為更深了解安徽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2025年7月23日,“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紅跡鑄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志愿者們前往宣城市博物館,開啟了一場深刻而有意義的紅色文化之旅。
宣城市博物館始建于 1988 年,2017 年 10 月新館建成對外開放。新館坐落在風光旖旎的宛陵湖畔,造型別致,色調清雅,環境優美。館內展區以“千年古郡,人文宣城”為陳列主題,立足館藏文物,挖掘最具地域特色的時代場景和人物事件,鋪陳中國文房四寶之城的輝煌歷史和豐富記憶。

圖為宣城市博物館,淮北師范大學姜可婷拍攝
志愿者們首先進入的是 “千年古韻,人文宣城” 基本陳列展廳。展廳以宣城歷史發展為脈絡,依托考古發現的遺跡和遺物,結合宣城歷史上有影響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分江南奧壤、滄桑歲月、上郡風采、望州華章、古府遺韻六個展區,重點演繹了陳山遺址、爰陵古邑、丹陽善銅、六朝青瓷、宣州窯火等內容,讓大家領略到宣城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參觀過程中,講解員詳細地介紹了宣城古代的繁榮景象以及其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讓志愿者們深入了解到宣城作為江南奧壤,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文人墨客向往之所的歷史背景。這些豐富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宣城這片土地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圖為“上郡風采”展廳的江左泱泱古郡府圖,淮北師范大學姜可婷拍攝
宣城是著名的 “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在 “文房瑰寶” 專題展廳,志愿者們通過紙壽千年、落筆驚風、金聲玉德、點墨如漆和文房清玩等部分,詳細了解了宣紙、宣筆、宣硯、徽墨的歷史及制作技藝。展廳入口處的蒙恬制筆、曹大三造紙、胡開文制墨和太白賞硯的群體場景雕塑栩栩如生,生動還原了文房四寶的歷史典故和傳統制作技藝。在 “紙壽千年” 宣紙展區,一幅由當地書畫家合作的宣紙制作工藝長卷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幅長卷以 “水火相濟、日月精華” 為題,通過傳統線描技法展示了宣紙制作工藝流程,人物描繪精致入微、生產工序造型生動,一旁的視頻區則更加直觀地再現了宣紙制作的獨門絕技,讓大家對宣城文房四寶的獨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圖為宣紙制作工藝長卷,淮北師范大學姜可婷拍攝
宣城市博物館三樓的 “紅色記憶 ”展廳是此次參觀的重點之一。展廳以 “紅色記憶” 為主題,通過豐富的文物、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場景再現,集中展示了宣城從 1919 年新文化運動至 1949 年新中國成立這幾十年間的紅色征程。在這里,志愿者們看到了陳毅元帥在南湖舟中作下《由宣城泛湖東下》詩篇的場景復原,感受到他戎馬一生、戰功卓著的革命豪情。展廳中還特別展示了方志敏烈士的獄中手稿影印件和 200 多張歷史圖片,通過 “探索拯救中國道路”“喚起工農千百萬”“血染東南半壁紅”“終將熱血化英魂”“崇高品格永垂青史” 五個單元,詮釋了方志敏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此外,紅十軍軍號、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軍民使用過的地雷等 28 件革命文物也陳列其中,讓志愿者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

圖為太平攻城圖,淮北師范大學姜可婷拍攝
最后,志愿者們進入的是 “吾土吾情 ”專題展廳。該展廳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皖南民居有機融合,通過場景復原古色古香的宣城舊時街景,打造了宣城民俗體驗空間。志愿者們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充滿煙火氣息的年代。這一展廳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宣城的民俗風情和地域特色,讓志愿者們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對宣城的鄉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圖為志愿者在觀看清代建筑大夫第,淮北師范大學姜可婷拍攝
此次參觀宣城市博物館的活動,讓志愿者們收獲頗豐。他們不僅深入了解了宣城的紅色文化,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的偉大精神,還領略了宣城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志愿者們表示,今后將更加積極地投身于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中,讓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為更深了解安徽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2025年7月23日,“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紅跡鑄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志愿者們前往宣城市博物館,開啟了一場深刻而有意義的紅色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