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傳部等部門部署開展2025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即通過組織大學生深入鄉村和基層,推動青年在社會實踐中了解國情、服務群眾,促進個人成長與鄉村發展。并在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秦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引下,藍田縣輞川鎮自古有“終南之秀鐘藍田,茁其英者為輞川”,同時亦有紅二十五軍長征在此轉戰的革命歷史。受此感召,2025年7月7日—8日,師生一行前往藍田縣輞川鎮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
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團隊特邀博士生導師、中國民居建筑大師、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民居建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住建部傳統村落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軍教授,帶隊老師及成員深入輞川鎮鄉村、學校、景點及革命遺跡,進行環境調研及創作寫生,發揮專業特色,傳承紅色文化、鑄牢育人之魂,以藝術介入視角為輞川鎮持續發展建言獻策,助力秦嶺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耦合。
活動開展
2025年7月3日下午,出征儀式后,團隊召開出征組隊交流會,此次交流會凝聚師生共識,明確社會實踐服務目標,為賦能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7月7日上午,鄉村社會實踐服務隊自西安美術學院雁塔校區啟程,奔赴藍田縣輞川鎮。首站抵達河口村,聆聽帶隊老師解析輞川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
老師向同學們講解輞川歷史文化
隨后團隊前往輞川溶洞景區,在王小龍老師的導引下,對溶洞展開調研。期間,團隊對王小龍老師進行訪談,傾聽其講述家鄉溶洞故事、感受其數十年守護的情懷,他道出傳播本土文化、助力輞川發展更美好的愿望。
團隊輞川溶洞合照

團隊輞川溶洞合照王小龍老師講述溶洞

輞川溶洞訪談
團隊隨即轉赴輞川鎮初級中學所在地的“三線建設”廠區舊址,深入踏勘工業建筑遺產及周邊環境。
輞川鎮初級中學調研
當日下午,實踐團隊前往輞川鎮人民政府,團隊結合前期走訪調研成果和初步思考,從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耦合,對紅色資源活化利用等,向輞川鎮領導及相關部門闡述初步構想方案,旨在為輞川鎮文旅發展提供助力支持。輞川鎮人民政府書記張毅及相關干部對團隊創新構想給予肯定、支持和鼓勵。
輞川鎮人民政府合照
團隊隨即前往西美青年營造學社既往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在輞川鎮白家坪村轄內結合墻繪的小廣場環境提升進行回訪,讓團隊成員在實地中感受專業介入鄉村振興實踐起到的積極作用。

白家坪村小廣場環境提升墻繪前合照
7月8日,團隊師生奔赴有著自然風光雋秀與紅色革命傳統的西河村。帶隊老師錢利的指導下,設計組成員對村內建筑及基礎設施進行環境調研與設計思考。特邀嘉賓王軍教授現場為學生授課指導,生動講解夯土民居的建造方法、結構特點及其蘊含的生態文化智慧。與此同時,繪畫組成員展開寫生創作活動,以畫筆描繪輞川自然人文環境并通過藝術創作謳歌轉戰當地的紅二十五軍革命傳統。指導老師張斌對作品進行指導、點評,鼓勵成員從豐富的鄉土元素中提煉靈感,讓藝術服務于鄉村文化傳承。
王軍教授向團隊成員講授鄉土知識
團隊成員開展測繪、寫生

寫生現場點評
隨后,師生與輞川鎮政府干部及村民,圍繞鄉村環境提升與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座談中,輞川鎮綜網中心主任姚林向師生詳細介紹了西河村的自然地理環境、紅色文化資源、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計劃。師生認真傾聽,并結合專業視角,提出建設性意見。
與輞川鎮村領導、干部開展交流座談
在活動的尾聲,師生與鎮村干部集體走進輞川鎮紅色文化展示館。大家深入學習館內陳列的珍貴紅色文獻與歷史照片,重溫紅二十五軍在此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深刻感悟革命先烈在艱苦卓絕環境中英勇斗爭、無私奉獻的英雄事跡后,師生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用專業介入傳承紅色基因,以智慧與力量投身輞川西河村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在此感召下,師生積極結合實地感觸創作繪畫和運用鄉土建材,在理解歷史背景與尊重現狀環境下,設計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區初步方案。
參觀輞川鎮紅色文化展示館
師生紅色文化主題設計及寫生創作
結語
本次鄉村社會實踐服務活動,既是一次深入秦嶺腹地的生態守護行動,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洗禮,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團隊以腳步丈量鄉村,發揮所學所長,肩負起時代發展的青春責任,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和智慧。未來,將繼以藝術介入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耦合,讓秦嶺綠意更蔥蘢,讓文化根脈永賡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