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 日至 12 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計算機學院 “鳳嶺青耕・鄉興 Youth” 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陜西鳳縣,開展了為期 11 天的 “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圍繞 “追尋紅色足跡、賦能特色產業、守護綠水青山” 主線,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深度融合,以實地走訪、專業調研、志愿服務等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傳承紅色基因,筑牢振興精神根基
實踐團把鳳縣工合紀念館、革命紀念館作為紅色教育的重要陣地,深入學習革命歷史,傳承紅色精神。
在工合紀念館,電子沙盤動態還原了 1938 年工合組織的分布情況,生動展現了戰時青年 “努力干,一起干” 的生產救國場景。實踐團成員通過手工拓印、操作織布機等沉浸式體驗,切身感受歷史的溫度,體會到老一輩青年為國家和民族奮斗的擔當。
鳳縣革命紀念館內的 “兩當兵變策源地” 雕像群以及秘密運送物資路線圖,立體呈現了青年革命者為信仰挺身而出的壯烈事跡。實踐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運用 AI 技術制作了 3 部紅色教育視頻,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為鄉村振興凝聚精神力量。

圖為實踐團出發前合影及參觀革命紀念館合影
聚焦特色產業,激活鄉村發展引擎
鳳縣作為 “中國花椒之鄉”,花椒產業是當地的特色支柱產業。實踐團針對這一產業優勢,積極運用科技手段助力其發展。
團隊成員深入鳳州村的花椒種植區和基地,與椒農進行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他們在花椒種植、銷售過程中遇到的種植成本高、市場價格波動大、銷售渠道狹窄等實際問題。同時,通過與村支書溝通,全面掌握了當地花椒產業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基于調研結果,實踐團整理出 20 條針對性建議,涵蓋品牌建設、電子商務推廣、技術支持、人才引進等多個方面,并提交給村委會。這些建議旨在發揮專業技能,推動花椒產業提質增效,將助力鄉村振興的使命落到實處。

圖為實踐團參觀花椒種植基地
守護生態環境,構建平安宜居鄉村
實踐團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創新社會治理方面同步發力,為建設平安鄉村、美麗鄉村貢獻力量。
團隊開展了 4 場禁毒宣講活動,發放宣傳資料 100 余份,向 150 余人次的村民普及了常見種類、外觀特征、危害性及防范措施,提高了村民的禁毒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此外,實踐團成員還在鳳州村的路邊、廣場、草坪等區域開展垃圾撿拾活動。大家分工協作,認真清理廢紙、塑料瓶、包裝袋等各類垃圾,并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大家養成環保習慣。這一行動不僅改善了村莊的環境衛生,更向村民傳遞了綠色發展理念,倡導共同守護生態家園。

圖為實踐團在鳳州村進行禁毒宣傳及撿拾垃圾
此次實踐活動中,團隊累計行程 600 公里,撰寫 1 萬字實踐總結,形成關于花椒產業提質增效、鄉村生態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建議 12 條。團隊負責人表示,老鄉們對技術的渴望和孩子們的笑臉,讓大家深刻認識到 “挺膺擔當” 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責任。西安交大學子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用青春力量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