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7月3日,合肥市委組織部、烔煬鎮黨委領導同合肥高校師生代表匯聚于中李村留守兒童之家,共同開啟第十二年暑期社會實踐。這場歷經十二載的“青春之約”,已然成為合肥市校地攜手賦能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見證著青年擔當與鄉土振興的攜手同行。

“同學們知道為什么星星會發光嗎?”志愿者時永樂的提問點燃了教室的氛圍。課堂上,他用生動的案例拆解知識要點,孩子們舉著小手爭相回答,黑板上的思維導圖漸漸填滿童趣與好奇。與此同時,志愿者湯媛媛以“防溺水”為主題,通過動畫短片、情景模擬和互動問答,帶著孩子們演練“遇到危險如何呼救”“同伴落水怎樣正確求助”,將安全意識深植心間。教室后方“引領青年服務青年”的標語下,孩子們捧著志愿者發放的科普繪本,眼底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

午間時分,廚房飄出陣陣菜香。志愿者王雨樂與葉娜于廚房中忙碌,肉沫燒茄子、番茄炒蛋等在鍋中翻滾,孩子們排著隊接過盛滿飯菜的餐盤,嘴角沾著米粒的笑容讓暑熱都化作了暖意。而下午的拼圖挑戰賽更是將氣氛推向高潮——志愿者與孩子們圍坐成圈,有人負責尋找邊角塊,有人專注拼接圖案,當一幅“鄉村風景圖”在桌上成型時,掌聲與歡笑聲撞碎了午后的蟬鳴。“哥哥姐姐拼得快!”二年級的小宇舉著拼圖碎片,眼里滿是崇拜。

放學后,志愿團隊分成三組在學校會議室與家長開展交流。團隊成員與家長們圍坐在一起,通過翻閱學生課堂筆記、作業成果,向家長細致反饋孩子們在趣味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分享孩子們踴躍參與知識問答、積極動手實踐的精彩瞬間。同時,志愿者們耐心詢問孩子在家的生活作息、興趣愛好和心理狀態,與家長一同探討如何結合鄉村實際,通過閱讀分享、親子游戲等方式,為留守兒童營造更溫暖的成長氛圍,共同守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十二年來,這樣的家訪已成慣例,志愿者們不僅記錄孩子的學習情況,更會與家長溝通營養搭配、心理疏導等細節,讓“學校+家庭”的關愛鏈條始終緊密相連。

如今的中李村,留守兒童之家的書架上擺滿了志愿者捐贈的圖書,村道旁的宣傳欄貼著孩子們的繪畫作品,荷花池邊的涼亭成了暑期實踐的“戶外課堂”。正如巢湖學院帶隊老師所說:“十二年不是終點,而是青春接力的新起點。”當又一批志愿者背起行囊走進鄉村,他們正用行動續寫著同一個故事——讓青春在鄉土中扎根,讓鄉土在青春里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