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傳薪火,紅色潤文星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耕讀星火 紅色文星團隊暑期三下鄉活動圓滿收官
耕讀傳薪火,紅色潤文星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活動圓滿收官
七月的熱浪裹挾著收獲的喜悅,湖南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耕讀星火,紅色文星” 團隊的暑期三下鄉之旅,在 7 月 19 日畫上了圓滿句點。這一路,我們以博物館為窗,觸摸婁底的歷史脈絡;以實踐為筆,書寫青年的責任擔當。
觀市情概覽,識湘中底蘊
清晨的婁底博物館內,團隊成員們首先駐足于 “市情概覽” 展區。展墻上,婁底的地理坐標清晰呈現 —— 地處湖南中部,東接長沙、南鄰邵陽、西連懷化、北靠益陽,8109.58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82.7 萬兒女在此繁衍生息。從 “湘中明珠” 的區位優勢到山水環繞的自然稟賦,一張張圖表、一段段解說,讓大家對這片土地的認知從抽象走向具體。“原來婁底是湖南的地理幾何中心,這樣的區位為發展提供了這么多可能!” 隊員們邊看邊記,悄然將這片土地的 “家底” 刻進心里,為后續的實踐探索埋下伏筆。
溯名人足跡,悟紅色初心
移步至 “名人與紅色文化” 展區,燈光下的歷史長卷徐徐展開。從三國名相蔣琬的治世智慧,到近代革命先驅蔡和森的救國吶喊;從院士名錄里的科研報國,到紅色人物譜中的熱血擔當…… 婁底 “名人輩出” 的底蘊在此盡顯。團隊成員們在蔡和森同志的事跡展前久久佇立,重讀《向導》周報的辦報初心,感悟 “為真理而斗爭” 的革命精神。“這些先輩用生命詮釋了‘紅色’的重量,我們作為‘紅色文星’,更要把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隊長在筆記中寫下感悟,紅色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悄然扎根。
研振興藍圖,探耕讀實踐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 博物館內 “鄉村振興” 主題展區的標語格外醒目。團隊成員們圍繞婁底鄉村振興的實踐案例仔細研學:從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效;從縣域城鄉融合的探索,到數字技術賦能傳統農業的嘗試。作為計算機專業學子,大家結合 “耕讀” 初心,熱烈討論如何用編程技術、大數據分析助力當地農業生產數字化 ——“或許可以開發一個農產品溯源小程序”“智慧農業監測系統能幫農戶省不少事”,專業所長與鄉村需求的碰撞,讓 “實踐出真知” 有了更生動的注解。
融古今智慧,傳安全薪火
展區一角,“三國文化與安全科普” 的融合展陳別出心裁:既有三國時期的城防智慧,也有現代消防知識(火警 119)的科普。團隊從中獲得靈感,將歷史中的安全智慧與當下需求結合,在返程前走進附近社區,為居民和孩子們開展了一場特別的安全宣講。從 “古人如何防火” 的趣味故事,到 “現代消防逃生技巧” 的實操演示,再到暑期防溺水的重點提醒,古今對話間,安全意識悄然融入人心。
圍坐復盤凝智,初心照亮前路
行程最后,團隊在博物館外的樹蔭下圍坐復盤。“從市情認知到紅色感悟,從鄉村振興研學 to 安全宣講,每一步都是成長。”“下次可以把專業實踐做得更深入,比如真的為農戶開發個小工具。”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將五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行串聯成線。那些在博物館里汲取的知識,在實踐中收獲的認可,都成了最珍貴的 “畢業禮”。
五天的旅程雖已落幕,但 “耕讀星火” 的傳承永不停止,“紅色文星” 的使命永遠在肩。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子們將帶著婁底的底蘊、紅色的初心、實踐的智慧,繼續以青春之名,在理論與實踐的沃土上深耕,讓星火成炬,讓文星閃耀!
- 精工古法融新藝,醇厚茗香續傳承
- 7月18日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解鎖紅茶制作全流程!從攤晾到30分鐘搖青,到90分鐘揉捻,再經4-6小時發酵褪去青澀。通過尹經
- 07-19 關注:0
- 青歌潤渠馬,匠心筑樂夢
- 2025年7月17日,在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即將結束之際,重慶外語外事學院音樂學院“青歌筑夢”鄉村振興促進團在重慶市
- 07-19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