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環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護秦淮碧水,繪生態新章
秦淮河,南京的母親河,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文化記憶,是金陵大地的生命脈絡。它的水質狀況,不僅關乎生態平衡,更緊密關聯著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為深入了解秦淮河水質現狀,為母親河的保護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的本科生們,組成了一支充滿活力與擔當的實踐團隊,在暑期踏上了秦淮河環保實踐的征程。

圖1 小組成員合照
7月5日與7月6日,團隊成員們馬不停蹄,奔赴多個關鍵地點進行水體采樣工作,足跡遍布崇明公園、趙家村、湖鑫苑、秦村社、秦淮源公園等地。每到一處,大家都嚴格按照科學規范,進行水樣采集,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崇明公園,水面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但成員們無心欣賞美景,專注地進行著采樣前的準備工作,認真記錄著周邊環境信息。在湖鑫苑和秦村社,團隊成員們仔細觀察水體的顏色、氣味,并對水樣進行溫度測定,憑借所學知識初步判斷水質情況。在秦淮源公園,這里作為秦淮河的源頭,大家深知采樣意義重大,操作更加嚴謹細致,小心翼翼地采集水樣,期待能從這些水樣中獲取最準確的數據,為秦淮河的生態保護提供關鍵依據。
圖2 崇明公園采樣照片
圖3 秦淮河大隊采樣照片
水樣采集任務結束后,小隊攜帶水樣返回校園進行相關處理,通過布氏漏斗和吸濾瓶利用真空負壓加速固液分離完成抽濾,得到可溶性有機質(DOM),作為后續實驗樣品保存并使用。

圖4 抽濾實驗照片
之后移取一小部分抽濾過的水樣,將探頭插入樣品中,待PH計中的數值穩定后,讀出樣品中的PH值。
之后,在將各個點位的水樣進行紫外光譜分析實驗,通過觀察在200到800納米的范圍內測定物質的吸光度,以此來判斷DOM中的腐殖化程度、芳香性、分子量以及疏水性等各項指標。

圖5 熒光光譜分析實驗照片
紫外實驗結束后,用熒光分光光度計進行激發—發射光譜測定的實驗,通過測量樣品在不同激發波長下的熒光發射強度,以獲得其激發和發射光譜特性,為推測DOM來源、組成和性質提供有效信息。
此次實踐活動,大家付出了諸多努力,也收獲滿滿。在采樣過程中,成員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中,更深刻體會到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同時,通過與各地居民的交流互動,進一步增強了大家的溝通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守護秦淮河,我們永遠在路上。未來,團隊成員們將繼續秉持著對環保事業的熱愛與執著,積極投身于水資源保護的實踐與宣傳中,用青春和汗水,為秦淮河的生態保護事業添磚加瓦,讓母親河永遠清澈,讓金陵大地永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