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亚洲欧美国产另类,97人澡人人添人人爽欧美

大學生新聞網,大學生新聞發布平臺
大學生新聞網

傳承紅色基因,守護家國歷史——塔里木大學“追溯兵團記憶,共赴紅色征程”尋訪團邊疆之旅紀實

  自2025年7月5日起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追溯兵團記憶,共赴紅色征程”尋訪團前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白楊市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探訪戍邊民兵、對話非遺傳承人、走進紅色場館等方式,近距離感受兵團精神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傳承,記錄堅守與奉獻書寫的兵團故事。
【戍邊堅守,詮釋平凡偉大】
  “平凡中見偉大,堅守中顯擔當。”7月6日尋訪團前往163團邊境警務站,探訪了六排民兵班長周俊。
作為土生土長的“兵二代”,周俊用10年戍邊歲月,生動詮釋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極端氣候對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飯,夏季高溫讓皮膚脫皮,冬季暴風雪中寒風如利刃穿透棉衣,睫毛和口罩邊緣結滿冰碴。但他和戰友們始終堅守崗位,日復一日巡邏、檢修設施,周俊坦言:“并無任何偉大之處,我們都習以為常,這都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采訪最后,周俊對來訪的胡楊學子寄予厚望,他鼓勵青年學子了解兵團歷史,積極參與到兵團建設中來。“如今,越來起多的志愿者來到我們這里,兵團的發展也越來越好。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來到邊遇,體驗這里的生活,傳承兵團情神。”

                                                              圖為尋訪團成員采訪周俊
【歲月戍志,堅守詮釋忠誠】
 “風霜難改初心,歲月不遷戍志。”7月7日,尋訪團與石河子大學實踐團聯合走進新疆薩爾布拉克草原,探訪“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感悟其“一生守邊、為國奉獻”的赤誠。
  在魏德友戍邊事跡展覽館,望遠鏡、軍用水壺、戍邊日記等老物件,見證了他自1964年轉業以來,以20萬公里巡邊里程書寫的半世紀堅守。觀看紀實影像時,老人牽馬巡邊的背影與“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的題詞相映,深深觸動著學子。交流中,魏德友輕描淡寫談及六十多年艱苦守邊生活,只說“是黨員應盡的責任”,并寄語青年:“好好讀書,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守護國家。”

                                                               圖為尋訪團采訪戍邊英雄魏德友
【烙畫傳情,講述兵團故事】
  “以烙為筆,以木為紙,描繪兵團歲月。”7月10日,尋訪團163團,與兵團現代套彩烙畫創始人、兵團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楊新平深入交流。楊新平作為兵二代,對兵團有著獨特情感。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兵團故事,他多年鉆研創新,開創獨特風格的套彩烙畫。其作品多次在國家級、省部級展覽中獲獎,成為宣傳兵團文化的亮麗名片。
  “我想把兵團故事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楊新平指著正在創作的烙畫,言語間滿是對兵團發展歲月的敬意。團隊成員李佳樂深受觸動:“楊老師的畫讓文字有了實感,能真真切切看見‘一把鋤頭一支槍,屯墾戍邊保家鄉’的兵團生活。”

                                                                   圖為尋訪團成員采訪楊新平
【女兵接力,續寫奉獻篇章】
  “英烈精神永流傳,女兵堅守戍邊關。”7月11日,尋訪團走進孫龍珍屯墾戍邊陳列館,在講解員講解下,深入了解孫龍珍烈士的生平與奉獻精神,隨后采訪了第20屆孫龍珍全女兵班成員楊月。
孫龍珍于1959年響應號召來到新疆。1969年6月10日,蘇聯軍隊入侵并綁架職工張成山,懷有6個月身孕的她毅然扛鐵鍬加入營救隊伍,拒絕離開,稱“我是一名民兵,不是孕婦!”到現場后,不幸被蘇聯哨所子彈擊中犧牲,年僅29歲。1992年6月,其生前所在女子民兵班被命名為“孫龍珍民兵班”。此后,孫龍珍民兵班歷經幾代傳承,像鋼釘一樣鉚在邊境線上,履行屯墾戍邊使命。
23歲的楊月,有著特殊的“民兵情緣”,姐姐是第19屆成員,她作為第20屆成員延續著這份光榮。談及訓練辛苦,楊月說:“一開始不適應,但想到孫龍珍烈士的英雄事跡,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不能放棄。”

                                                      圖為尋訪團參觀孫龍珍屯墾戍邊紀念館

【小白楊魂,感悟戍邊情懷】
  “一棵小白楊,扎根邊防旁。”7月12日,尋訪團走進新疆塔城地區裕民縣巴爾魯克山腳下的小白楊哨所陳列館。這座展館通過實物、影像與文字,展現邊防軍人扎根邊疆、守護家國的歷程,讓成員們沉浸式感悟“小白楊精神”。
  走進小白楊哨所,映入眼簾的是那棵挺拔的白楊樹——樹干上斑駁的刻痕記錄著歲月風霜。駐足凝視時,尋訪團成員望著樹下一塊石碑,仿佛能觸摸到那份“像白楊一樣守邊”的執著。
進入到“戰場再現”展區,先進的燈光、逼真的沙盤和高還原度的模擬技術,系統還原了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戰斗場景,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戰斗故事,讓尋訪團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當年邊防戰士們為了國家和人民,不畏強敵、浴血奮戰的堅定信念和英勇無畏。
  步入“白楊風采”展區,成員們的目光被墻上《小白楊》的詞曲吸引,紛紛在歌詞前駐足。凝視著那些承載深情的音符與文字,仿佛能看見當年樹苗在戈壁風沙里掙扎扎根的模樣。展廳里,銹跡斑斑的槍支、滿是補丁的軍裝靜靜陳列,與歌詞里“小白楊、小白楊,同我一起守邊防”的字句交織,讓大家真切觸摸到戍邊人在艱苦中堅守的溫度——原來“堅守”不只是一句誓言,是風沙打磨不掉的信仰,是歲月侵蝕不去的擔當,小白楊扎根邊疆的倔強,早已融進戰士們的身體里,化作守護家國的永恒力量。

                                                                圖為尋訪團參觀小白楊紀念館
【紅色之旅的感悟與傳承】
  “傳承紅色基因,續寫時代華章。”通過此次實地尋訪,尋訪團成員們將兵團精神在不同領域、不同代際的傳承與發揚的故事記錄下來。從周俊十年如一日的平凡堅守,到楊新平用烙畫講述兵團故事;從孫龍珍烈士的英勇犧牲,到楊月等新一代女兵的接力奉獻;再到小白楊哨所所承載的戍邊情懷。尋訪團成員們表示,要將這些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讓更多青年學子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青春力量。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們在實地走訪中深刻感悟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更搭建起了紅色基因傳承的橋梁,為青年學子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將個人成長融入祖國發展提供了生動教材,也讓兵團故事與兵團精神在青春視角下得到了更鮮活的詮釋與傳播。
【合影】

                                                                             圖為尋訪團成員在各地點合影
 
文/方馨、晉浩洋
攝/閆占潤、李佳樂
    作者:晉浩洋、方馨    來源: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追溯兵團記憶,共赴紅色征程”尋訪團
    發布時間:2025-07-17    閱讀: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一葉一芽采春光,同源異藝品茶香
  • 一葉一芽采春光,同源異藝品茶香
  • 7月17日,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走進瑞草園茶葉基地開展采摘實踐。基地尹經理細致指導采摘技巧:“捏緊芽葉基部輕提,保留
  • 07-17 關注:0
  • 湖南工商大學“望山”青禾服務隊抵達白溪關村 ——“芙蓉學子·鄉
  • 紅育新苗 |“藏藍微光·法潤清禾”實踐團舉行升旗儀式暨紅色主題
  • 紅育新苗 |“藏藍微光·法潤清禾”實踐團舉行升旗儀式暨紅色主題
  • 法潤花蕾·守護成長 | “藏藍微光·法潤青禾”實踐團婦女兒童權益
  • 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治行|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藏藍微
  • 藏藍映野,青禾沐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藏藍微光·法潤青禾”實
  • 青春逐夢紅途間,歲月銘記赤子心
  • 青春逐夢紅途間,歲月銘記赤子心
  • 7月1日至2日,安徽理工大學醫學院“史海拾遺尋蹤隊”赴淮南開展紅色學習活動。

    1日上午,隊員參觀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聽講解、做問
  • 07-17 關注: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虞市| 临泉县| 潜江市| 满洲里市| 沐川县| 昌宁县| 五指山市| 金坛市| 阜新市| 谢通门县| 微山县| 通海县| 延安市| 鹿泉市| 多伦县| 敦化市| 获嘉县| 明光市| 东乡族自治县| 元江| 武川县| 扎兰屯市| 东乌| 茂名市| 万全县| 拉萨市| 淮安市| 兴城市| 宣威市| 陵川县| 鄯善县| 曲阳县| 英山县| 大兴区| 周口市| 田阳县| 隆子县| 峨山| 贵德县| 临洮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