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謝清穎)7月1日至5日,集美大學“白茶新鋒”實踐隊深入“中國白茶之鄉”福鼎市管陽鎮,開展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與親身體驗,聚焦當地白茶產業發展現狀,在躬身實踐中為管陽白茶的未來貢獻青春智慧。
集大實踐隊在有機茶園實地探查 張儀華攝
實踐隊行程緊湊,收獲豐碩。隊員們首先參加了當地政府組織的政企座談會,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及茶企代表深入交流,初步把握了管陽白茶產業的宏觀圖景。隨后,他們深入連綿起伏的茶山,在茶農指導下體驗采摘,直觀感受管陽高山白茶的生長環境與生態優勢。在多家代表性茶廠,隊員們詳細記錄并學習了白茶從萎凋、干燥到烘焙的工藝流程。除此之外,隊員們還走進當地的“村官直播間”,化身“帶貨主播”進行試播體驗,親身探索電商賦能產業的新路徑。
本次調研發現,管陽白茶產業面臨多重挑戰:一是溯源體系與“二碼合一”工作推進不足,影響消費者信任建立;二是多數茶企局限于加工環節,品牌建設薄弱且銷售渠道匱乏,難以獲取品牌溢價;三是“福鼎白茶”公共品牌知名度雖高,但市場轉化率偏低,“叫好不叫座”現象突出;四是現有“村官直播間”等電商模式固化,缺乏可快速復制和靈活切換的標準化支撐體系,制約了電商銷售潛力的釋放和整體發展速度。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集美大學實踐隊結合專業所學,他們建議:一是加速推進白茶全鏈條溯源體系標準化建設和“二碼合一”全覆蓋,筑牢品質信任基石;二是引導和扶持茶企加強品牌創建與營銷推廣,拓展線上線下多元化銷售渠道,提升產品附加值;三是強化管陽地方特色宣傳,深挖當地文化與風土人情資源,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區域公共品牌,提升地方整體吸引力和產業附加值;四是深入分析消費者行為,精準定位市場,解決“叫好不叫座”痛點;五是探索建立模塊化、可復制的鄉村直播電商支持體系,培養本土直播人才,提升電商運營效率。
集美學子深入白茶原產地的實踐,不僅是一次生動的國情社情教育,更彰顯了新時代青年心系鄉土、在服務地方發展中挺膺擔當的精神風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鮮活的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