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青少年創造力,創新紅色教育載體,7月10日,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走進湘潭市民樂社區,開展一場以黏土手工為橋梁的“童心向黨”創意課堂。活動通過向日葵、黨旗、紅軍戰士等紅色主題創作,將抽象的革命精神轉化為可觸摸的藝術作品,引導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歷史、致敬先輩。

志愿者尹子禎講解手工創作技巧 彭柔攝
活動現場,志愿者尹子禎以一組精美的黏土成品拉開課堂序幕:“向日葵永遠向著陽光,就像我們永遠心向祖國;黨旗上的鐮刀錘頭,是先輩們奮斗的印記;紅軍戰士的軍帽五角星,是守護人民的信仰……”童趣化的語言瞬間點燃孩子們的興趣。在分步驟講解制作技巧后,志愿者按小組分發黏土、工具,與孩子們共同開啟創作之旅。
制作向日葵時,小朋友們化身“小園藝師”,用稚嫩的手指將黃色黏土搓成花瓣,層層環繞“紅心”,一朵朵向陽之花在掌心綻放;塑造黨旗時,他們屏息凝神調整鐮刀與錘頭的角度,眼中閃爍著對革命符號的敬畏;捏塑紅軍戰士形象時,有人反復刻畫軍裝褶皺,有人專注粘貼五角星,細節里藏著對英雄的敬仰。遇到難題時,志愿者俯身指導,課堂中充盈著專注與互助的氣息。

志愿者喻庭隆協助小朋友完成手工作品 彭柔攝
“這是我做的黨旗,鐮刀和錘頭要擺得直直的,就像爺爺說的‘團結才有力量’!”一位小朋友舉起作品自豪地說。學生家長對活動贊不絕口:“以往孩子對黨史了解浮于表面,今天他卻主動和我分享‘紅軍叔叔在山上打敵人’的故事。這種把紅色文化‘玩’進心里的方式,比單純聽課有效多了!”
活動尾聲,孩子們與作品合影,笑容與黏土上的紅色相映成趣。志愿者喻庭隆表示,手工創作不僅是技藝傳授,更是“將革命故事從書本搬到指尖,讓愛國情懷在揉捏黏土的過程中生根”。一位參與的小朋友說:“紅軍戰士的帽子好難做,但老師告訴我‘不能放棄,就像戰士守護大家一樣’,我現在懂了堅持的意義。”

小朋友認真制作手工作品 彭柔攝

小朋友與手工作品合影 彭柔攝
此次黏土課堂是瀟湘學院“繪聲繪色傳薪火,執筆筑夢潤童心”系列活動的亮點之一。團隊緊扣青少年認知特點,將黨史教育融入手工、繪畫、音樂等多元載體,打破傳統說教模式。后續,實踐團隊還將通過紅色舞蹈編排、革命歌曲傳唱等形式,持續構建沉浸式教育場景,引導青少年在“玩中學、學中悟”,爭做新時代紅色基因的傳承者與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