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王倩 龔瑾 姚雪鶴 陳鑫)2025年7月10日,邵陽學院“文潤橙鄉,語筑童夢”三下鄉團隊,采訪了邵陽市新寧縣廣袤的橙鄉土地上一位“倔強”的臍橙種植戶——蔣開達。他舍棄了香港的優越事業,回到家鄉投身農業,卻接連遭遇天災打擊,至今仍處于虧損狀態。面對外界的質疑,他堅定地說:“我要留下干凈的地、健康的食品,為家鄉做點實事。”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蔣開達家中采訪時所攝 姚雪鶴供圖)舍棄繁華,回歸鄉土,蔣開達受長輩“如果年輕十歲,就引進臺灣技術發展家鄉產業”的感召,于2016年毅然放棄香港的事業,回到新寧縣種植臍橙。原本預計四年后便能盈利,就能為家鄉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但命運卻給他設下重重考驗:2017年洪災、2020年旱災、2023年霜凍、2024年冰災……連年的自然災害讓他的果園至今未能扭虧為盈。
堅守初心,拒絕“捷徑”,盡管經營艱難,蔣開達始終堅持生態種植理念,拒絕使用除草劑和過量農藥。“鄉親們說我傻,可土地是有記憶的,我們不能為了一時利益毀了子孫的飯碗。”他的堅持最終贏得了認可,2022年,他的果園被評為“邵陽市紅星臍橙特色模范示范園”,成為當地綠色農業的標桿。
真傻還是真情懷?有人笑他“打除草劑只要一兩萬,偏要花十幾萬的人工來種植”,但蔣開達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他始終相信我們是農民最終還是要靠土地吃飯的,為了眼前的利益卻忘記了長遠的收益是不值當的。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蔣氏祠堂中瀏覽時所攝 姚雪鶴供圖)
在急功近利的時代,蔣開達的“傻”或許正是一種難得的清醒。他的故事不僅關乎一個人的選擇,更折射出新時代農人對土地、對家鄉的深情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