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湖金鯉躍 青春奮斗時
貢獻青春力量,書寫青春擔當。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福建農林大學赴福州市長樂區黃石村實踐隊于6月29日前往福州市閩侯縣荊溪鎮潘氏金魚基地進行調研實踐,在實踐之中學習閩都金魚文化,用青年之聲把福州金魚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玻璃展館裁光影,金鱗游作文明箋”
————參觀潘氏金魚展覽館
魚在中國象征著富裕、喜慶和繁榮。自古有“連年有余”、“魚躍龍門”的說法,魚被附上很多美好的寓意。跨過潘氏金魚展覽館的門檻,仿佛福州金魚文化的畫卷在眼前緩緩展開,而“蘭壽”、“琉金”、“獅頭”、“蝶尾”等福州著名品種金魚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隊員們了解到這一只只可愛金魚正是荊溪鎮村民的致富密碼,依靠直播電商等方式,荊溪鎮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為村民致富、鄉村振興貢獻巨大力量。除此之外,隊員們還參觀了基地中福建農林大學海洋學院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擬通過性別控制為解決金魚產卵瓶頸提供新方案,為福州金魚產業穩步發展保駕護航。隊員們在實踐中感受、學習閩都金魚文化,并決心結合自身專業所學講好福州金魚故事、拓寬金魚產業銷售渠道,為福州鄉村振興事業注入青春力量。
展覽館金魚展示 林敘言攝
隊員參觀展覽館 余熠煊攝
“細詢方曉冰心在,寸寸金鱗皆匠心”
————采訪潘氏金魚創始人
“世界金魚看中國,中國金魚看福州”。金魚產業是福建省漁業名片之一,其中潘氏金魚更是行業翹楚。團隊有幸對潘氏金魚創始人潘國誠先生進行采訪,“金魚養殖不僅僅是簡單的
水產養殖過程,它需要養殖者把對金魚文化的理解傾注到每一條金魚身上。”潘國誠先生如是說。在閩侯縣政府的全力支持與《閩侯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促進閩侯金魚產業發展五條措施方案的通知》等地方政策扶持下,如今潘氏金魚已建成集養殖、銷售和科研為一體的養殖基地。關中村實現從一個落后農村到“中國金魚之鄉”的華麗蛻變離不開直播電商等科技助力,此行隊員們對科技賦能助力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隊員對潘國誠先生進行采訪 林敘言攝
隊員與潘國誠先生合影 余熠煊攝
“足印踏遍問卷織,千般實踐入華章”
————荊溪鎮關中村問卷調查
探訪潘氏金魚基地之后,實踐隊來到了閩侯縣荊溪鎮關中村,隊員們向村民們發放問卷以調查電商直播對當地金魚產業的影響。團隊發放問卷共30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140份,調查人群覆蓋各年齡段,其中青年占比26.6%,中年占比33.3%,老年占比40%。據調查報告顯示,35.7%村民都親身參與電商直播這場銷售技術革新中,85.7%村民表示感受到了電商直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隊員們了解到當地金魚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大量農民參與金魚養殖,部分農民增收超過5000元。2023年閩侯縣金魚產業產值在電商直播帶動下高達3.9億元,電商直播這件“新農具”為荊溪鎮關中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隊員進行問卷調查1 林敘言攝
隊員進行問卷調查2 余熠煊攝
閩侯縣荊溪村的行程即將結束,但隊員們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征途才剛剛開始。經過這次實踐,隊員們對科技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科技小院為金魚產業發展瓶頸提供新方案,新型數字化設備高效便捷助力產業增產,電商直播拓寬產業消費渠道。數字經濟為金魚產業賦能,隊員們下定決心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增強自身能力在將來能夠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指導老師說:“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領略到了閩都金魚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加深了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解,我們要從閩侯縣的金魚產業中學習經并遷移運用到其它鄉村去,助力鄉村振興事業”
實踐隊對一天的調研進行了反思總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學好專業知識,助力鄉村振興。以實踐譜寫青春華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郭梓翔/文 林敘言 余熠煊 /圖 審核:李佳靜 樂容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