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走進天池能源將二礦 沉浸式感知智慧礦山建設
7月4日,新疆天池能源將二礦迎來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一行。上午,天池能源負責人劉福明與師生展開職業規劃座談;下午,實踐團在企業技術團隊的帶領下深入生產一線,實地探訪地面生產系統核心器械,在“理論+實踐”的雙重賦能中解鎖現代化礦山的科技內核。
職業規劃座談:劉福明寄語青年錨定能源報國坐標
“能源行業的轉型浪潮,正是青年人才最好的‘練兵場’。”劉福明作為特變電工能源事業部總經理、天池能源董事,在上午的座談會上以行業變革為切入點,為實踐團成員勾勒職業藍圖。他結合將二礦“智能+綠色”的發展路徑,從“技術創新、安全管理、低碳轉型”三個維度強調:“未來的能源人才,既要懂傳統礦業工程,更要掌握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當談到校企合作時,他特別提到:“西安科技大學在礦業工程、智能裝備等領域的學科優勢,與企業的技術需求高度契合,期待‘北疆青鋒’的同學們以專業所長為能源行業破局。”
實踐團成員、露天開采專業學生小林感慨:“劉總提到的‘從圖紙到現場’的實踐思維,讓我意識到課本知識與產業需求的連接點,這正是我們作為能源后備人才需要補足的能力。”
實地探訪生產一線:技術專家導覽解鎖器械“智慧密碼”
下午,實踐團在天池能源生產技術部部長的帶領下走進礦區現場。在智能干選車間,張部長指著高速運轉的滾筒設備介紹:“這臺AI識別干選機每小時處理原煤2000噸,通過圖像算法0.1秒內完成煤矸分離,較傳統工藝效率提升40%。”實踐團成員近距離觀察到,原煤經破碎機處理后進入分揀系統,紅外傳感器與機械臂協同作業,實現“分揀—輸送—倉儲”全流程自動化。
在露天礦坑觀景平臺,技術人員演示了無人駕駛礦卡的作業場景:“這些卡車搭載北斗導航與邊緣計算系統,可在復雜地形中實現厘米級定位,配合智能傳送帶,單日物料周轉量突破8萬噸。”隨后,師生們還參觀了邊坡監測雷達、5G巡檢機器人等設備——雷達實時掃描礦坑地質數據形成三維模型,機器人則搭載氣體傳感器完成危險區域巡檢,“過去需要人工值守的高危環節,現在通過智能化器械實現‘無人化’管控。”張部長的講解讓“智慧礦山”的概念具象化。
露天開采專業學生小王在參觀筆記中寫道:“親眼見到課本里的‘干法選煤技術’‘邊坡穩定性分析’轉化為轟鳴的器械和動態數據模型,這種震撼讓我更堅定了深耕能源領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