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懷化學院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藝夢潤鄉,侗韻生香”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芷江侗族自治縣三道坑鎮,從一面面“小”墻繪入手,撬動人居環境“大”改變。13名大學生深入鄉村精心打造庭院特色景觀,傳遞鄉村振興的和諧之美。
彩繪侗韻,墻垣煥新生。
實踐團隊以芷江侗族自治縣三道坑鎮特色養蜂產業為靈感,以油菜花田和蜜蜂為元素,對民宿庭院16面小墻組成的30米長墻進行藝術創作。從畫面布局的構思到色彩的精心搭配,成員們一筆一畫傾注匠心,賦予墻面藝術生命。用自己的行動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長墻畫卷甫一完成,團隊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一面約34平方米的新墻創作中,繼續用畫筆為鄉村增色添彩。

(墻繪組成員繪制中 高潔 攝)

(墻繪組成員改造墻壁 高潔 攝)
匠心造景,庭院化繭成蝶。
實踐團隊以“就地取材,尊重原生”為出發點,融合“鄉村美學”,對民宿庭院進行改造。利用舊瓦片豎立嵌入地面,巧妙劃分休息與景觀區、用溪邊就地取材的青石板和鵝卵石鋪就汀步小徑、把從村民家收集起來的稻草編織成遮陽傘面與蒲團、用細竹竿編織成竹籬和“山形”背景墻。改造后的庭院,不僅是一處雅致的休憩空間,也是就地取材造就“侗族美學”的生動樣板,更成為向村民和游客展示“鄉村之美根植本土、振興之道始于珍視文化基因”的生動窗口。

(墻繪組成員改造墻壁 高潔 攝)

(景觀改造進行中 高潔 攝)
實踐團隊6年來在銅仁市萬山區、懷化市鐵坡縣、懷化市花橋鎮等地,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致力于將當地特色文化融入景觀墻繪,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詩意棲居。未來,我們將持續深挖本土文化,以“一村一品”塑魂,讓藝術賦能更富深度與溫度,實現鄉村“顏值”與“內涵”雙提升。(通訊員陳柯楠李佳欣向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