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落實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要求,讓同學們走出校門,在社會實踐中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長知識,增才干。安徽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本科生社會實踐團隊于近期前往蕪湖市幼兒園、中學開展幼兒環保知識宣傳、生態文明宣講等志愿服務活動。
6月25日,團隊召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會議進行了人員分工和工作部署,確定了標本制作的主題,采集并制作授課的植物標本,采買課堂中所需要的材料,多次進行模擬授課,進一步提高授課的水平。
6月28日—7月3日,團隊成員分別前往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蕪湖市沿河小區幼兒園進行幼兒環保授課。經過精心準備,團隊成員分別從海洋保護、長江保護、塑料回收、森林保護、大氣污染和低碳生活等六個主題,向小朋友講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現狀、塑料回收的意義、大氣污染等環境知識。授課同學通過生動的卡通圖片,精彩的環保小故事來引導小朋友們要樹立保護動植物、愛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意識,養成綠色生活的習慣。
6月29日,團隊前往蕪湖市第二中學進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團隊同學分別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發展歷程、內涵、兩山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要組成部分四個方面向同學們進行介紹。通過宣講,提高了同學們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了解,同學們紛紛表示要提高自身環境保護意識,積極為生態中國、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旨在加強同學們自然科學教育,發揚科學探索精神,宣講生態環保知識,以幼兒和初中生為主要受眾,在學生們的心中埋下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種子。在開展環保宣講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吃苦耐勞、認真準備,在宣講教育的同時,也積極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