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8月13日,廣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三下鄉實踐團“千角燈神隊”赴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區開展暑期實踐活動,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千角燈發源地,訪談非遺傳承人張樹祺老先生,并采訪非遺發源地居民,以期發掘非遺文化適應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新方向、新策略,通過發揚壯大千角燈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本次調研活動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實踐團以非遺文化為出發點,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背景,傳承和發揚千角燈文化,提升村民思想境界,以文化振興帶動鄉村振興,以文化建設為基點,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團在千角燈制作現場的合影
東莞千角燈作為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它見證了東莞這座城市的興衰更替,至今依舊點亮著千家萬戶,和東莞市民生活密不可分。這都說明了東莞千角燈有很強的文化底蘊,在東莞的傳統文化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但是作為一種復雜的手工工藝,制作無圖紙和樣本,全靠師徒口傳心授,東莞千角燈卻險些失傳。東莞千角燈傳承至今,歷經社會、文化、時代的變遷,飽經歲月洗禮,歷經跌宕起伏,而現今其生存狀態仍然堪憂。雖政府與社會多方人士及千角燈傳承人都為千角燈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積極努力著,千角燈制作中斷40年后重新復蘇,現主要傳承人在莞城區政府的支持下,費時八月扎制才終于完成一盞完整的千角燈。但傳承人畢竟已至耄耋之年,后繼乏人。因此千角燈制作技藝的傳承是緊急而迫切的。

圖為實踐團成員跟隨老師學習體驗千角燈制作
實踐團在本次實地調研活動中,抓住機會近距離接觸到了千角燈非遺文化,觀看了非遺傳承人制作千角燈的過程,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千角燈非遺文化的歷史與細致的現狀。
此外,團隊成員還通過采訪非遺傳承人、實地走訪、發布問卷調查、網絡搜尋資料、實地拍攝、信息整理等途徑,多方面地了解千角燈非遺文化。

圖為實踐團在參觀千角燈藝術展品
在這個豐富而有趣的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千角燈制作的具體過程,提高了對非遺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的認知,豐富了對非遺文化弘揚與傳承的途徑的知識,陶冶與培養了團隊成員對民俗文化的鑒賞能力與傳承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