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紅色審計精神啟發
林伯渠,這位被紅色豐碑永遠歌頌的人物,早年便積極投身于黨的事業建設,為革命,為人民做出了不磨滅的貢獻。他的一生不僅僅在戰場浴血奮戰,同樣也在審計制度奠基上添磚加瓦。
在林伯渠的戎馬生涯中,他先后擔任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財政部部長、國民經濟部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審查委員會委員,補選為中央審計委員會委員。當時,中央蘇區面臨敵人經濟封鎖和物資緊缺的困境,財政經濟工作困難重重。林伯渠憑借留學日本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提出一系列舉措。他嚴格控制紙幣發行,禁止國民黨貨幣和現金在市面流通,規范“白票”兌換,穩定了蘇區金融;加強財政統一管理,減少不合理支出和浪費;主張發展農業,創辦消費合作社,堅持沒收征發籌錢糧,起草《關于收割番人麥子事的通令》,為保障中央蘇區軍民的物資供給嘔心瀝血,被稱為“紅色理財家” 。這一系列措施使黨的審計制度更加健全完善,財政更加公開透明,長征時期維系了紅軍的基本給養,為紅軍勝利走出草地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保證了審計工作在特殊時期對革命隊伍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央紅軍抵達陜北后,林伯渠被任命為中央政府財政部長、西北辦事處財政部長和國家銀行西北分行行長。在林伯渠的領導下,陜甘寧邊區政府于1939年正式公布《陜甘寧邊區懲治貪污條例(草案)》,并在邊區堅決徹底執行,嚴厲懲治貪污現象。條例規定貪污數目在一千元以上的,將判處死刑并追繳其貪污所得財物。任何人在條例面前都一律平等。
林伯渠認為,在不同時期,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有所不同。例如,1937年初到1939年底,審計工作重點放在審核各機關部隊的經費開支是否合乎手續、使用是否得當上。從1941年皖南事變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審計工作的重點是審查邊區政府財政收支與自給生產收支,監督和幫助邊區財政與自給生產政策的實施。
林伯渠是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的楷模。他推行調查研究之風、嚴謹細致之風,對審計工作認真負責,林伯渠時期的審計工作注重調查研究,通過觀察、分析、判斷等審計調查,既彌補了定期報送審計的不足,又及時掌握、反映有關情況,向黨政領導提出一系列建議,對于推動邊區的審計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曾在日記中寫道:一、遵守黨章黨紀。二、戒驕傲自滿。三、必須有系統地進行監督。四、加強馬列思想教育。這些原則體現了他在審計和監督工作中的嚴格要求和自我約束。
林伯渠的紅色審計事跡,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審計工作在革命年代的重要性。它不僅是經濟監督的手段,更是保障革命勝利、維護政權廉潔、服務人民群眾的關鍵力量。他的精神和實踐,為后來的審計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成為紅色審計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值得我們永遠敬仰與學習。
作者:陸澤瑤 周舒妍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審計天衡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