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夏日,我有幸參與到了河南城建學院外國語學院“五育筑夢,啟輝未來”支教團開展的三下鄉支教活動中,帶著對教育的熱愛與責任,我們一行人走進了魯山縣搬走嶺村,以“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為核心理念,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偏遠的鄉村土地上,也在這片質樸的田野間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感動與成長。
走進鄉村,走進課堂
三尺講臺,書寫著很多人的執著與夢想,播撒著陽光與希望。對于我來說,有這樣一次站在三尺講臺的機會也期待了很久,從一名在校學生身份轉變到站在講臺上的小老師身份,不再是簡單的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這一屋子的孩子跨年齡段很大,最小的是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最大的是初一學生。可能有點讓人匪夷所思,在課堂上比較讓人頭疼的并不是吵鬧的學生,而是太安靜,不會表達的學生。
傳授知識,播撒希望
我主要負責的是美育課程。我想短短幾天的教學或許不是普通的教給孩子們什么,而是為孩子們帶來了什么。而一門真正的美育課諸如誦讀,美術、音樂等,對鄉村田野上的孩子們意味著什么?也許一堂課,就能激發他們一個興趣,讓他們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人之初,性本善··…”清脆的童聲在教室里回蕩,三字經的朗誦讓孩子們在韻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隨后,我和隊友引入了傳統文化剪紙和繪制臉譜課程。剪刀在孩子們手中靈巧翻飛,一張張紅紙變成了生動的圖案;我們向孩子們科普了臉譜顏色代表的人物性格,以及京劇臉譜的繪制技巧。在支教團隊員的帶領下,孩子們紛紛拿起手中的材料開始創作,畫筆在模具上勾勒,色彩斑斕的臉譜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作為助教,我還參與了其他隊友主要負責的特色課程。面對孩子們在學業上的困惑,我們耐心細致地進行了輔導,幫助他們解決暑假作業中的難題。同時,我們利用專業特色優勢,根據孩子們的英語水平,開展了分級閱讀活動,為他們挑選了適合的閱讀材料。在英語的海洋里遨游,孩子們不僅提高了語言能力,還拓寬了視野,激發了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為了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我們設計了一系列趣味橫生的科學實驗,如火山爆發模擬、會吹氣球的瓶子等,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收獲成長,展望未來
我依然如此懷念那些支教的日子,十幾個人一起打地鋪,一起吃飯,一起在傍晚時唱歌,一起出去鎮上買食材遇到大雨,一起做飯,一起備課,一起開會,一起暢聊到凌晨兩三點,一起下課后坐在臺階上望著藍藍的天空發呆的日子……這里除了低矮整齊的自建房外,是平整的柏油路,那里通向另一座山丘,可是這里的“山”不是高不可攀,我們希望他們翻過山丘,去另一個世界看看。我們希望他們可以走出去,就像我們走回來般輕松。
我想支教的意義,或許就是生命影響生命。雖然我們能做的不多,能夠改變的不多,但我們還是想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他們,想要帶他們看更豐富的世界,想要告訴他們要大膽的追逐自己的夢想,在成長的路上不要害怕·…我們想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他們的生命,讓他們看到希望。
教育是一場愛的接力,支教活動則是其中閃耀的一段路程。讓我們共同關注支教事業,為孩子們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讓更多的希望之花在祖國的大地上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