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演《偉大轉折》——貴州黔南科技學院“表演教學”的一次“課程思政”實踐
“把課堂搬上舞臺,用沉浸式參演檢驗專業知識,在紅色劇目演出過程中上好‘思政課’。”貴州黔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院長賀祝平說。
2024年1月15日,中國大型長征文化沉浸式演藝劇目《偉大轉折》紅色史詩印跡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偉大轉折劇場首次試演,來自貴州黔南科技學院2020級表演專業的20名學生參演,承擔劇情部分的演出工作。
恰逢畢業季,3月21日,該校2021級表演專業學生從2020級學長學姐手中接過接力棒,前往遵義,繼續投入到《偉大轉折》劇目的演出中。
這是貴州黔南科技學院“表演教學”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一次成功實踐。
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式,打造課內+課外的教學新業態。
如何更好地推動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近年來,貴州黔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著力發揮課外隱性教育作用,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方式,打造課內+課外的教學新業態,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現知識的內外轉化。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是目前貴州省內藝術專業設置最全的本科高校二級學院,設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繪畫、動畫、音樂表演、舞蹈學和表演7個專業。該校也是唯一一所開設表演專業的民辦本科院校。
“我們構建全員課程思政育人的教學模式,打造‘以理論聯系實際為主旨、以學生自我學習和訓練為基點、以專業實踐和技能訓練為核心’實踐教學體系。”貴州黔南科技學院學院藝術學院黨委書記蔣雪介紹,學院不斷推進和深化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推動課程改革創新,音樂舞蹈表演類教研室建成投用,表演專業校內課堂軟硬件同步提質增效。
“希望表演專業學生通過四年的系統學習、創造,能夠運用內外部表演技巧,能夠刻畫鮮活生動典型的藝術形象。同時,學生能夠樹立社會主義創作觀念,學習舞臺影視專業知識,推動舞臺影視藝術實踐創作。”賀祝平介紹,“表演教學”課程是貫穿貴州黔南科技學院本科表演專業四年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舞臺影視表演藝術基本理論和方法。
“讓表演專業的學生參與大型紅色史詩劇目《偉大轉折》中,在表演過程中深刻了解紅色歷史,感悟革命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賀祝平介紹,這是“表演教學”課程的主要內容之一,引導學生參演大型劇目,讓他們走出課堂,走向舞臺,用實際演出效果全面展現了學院“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創新成果。
為了讓學生能參與到《偉大轉折》的排演,珍惜實踐機會,貴州黔南科技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劇目選角面試,最終2020級表演專業的20名同學成功入選,于2023年11月16日參與排練,通過不斷查閱資料,打磨角色,檢驗專業學習成果,沉浸式參演講好“思政+”紅色故事。
探索實踐育人新途徑,依托省級課題立項讓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入行”。
2023年底,賀祝平主持申報的課題《民辦高校“表演教學”的“課程思政”實踐》獲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立項。課題緊密圍繞“課程思政”“民辦高校”“表演教學”,探索課程思政與表演教學的有機融合方式。
兩個年級,40余名表演專業學生參演《偉大轉折》,便是《民辦高校“表演教學”的“課程思政”實踐》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貴州是紅軍長征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的地區,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貴州省委宣傳部指導制作的《偉大轉折》劇目以中央紅軍血戰湘江后轉兵貴州、召開遵義會議為大背景,將“聲、光、水、電”等前沿舞臺科技與紅色故事進行融合創作,全面再現“四渡赤水”“佯攻貴陽”“巧渡金沙江”等歷史事件,是貴州省深化文旅融合、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又一創新項目,融合話劇、舞劇、影視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通過一個個立體的角色,讓觀眾置身其境,與歷史共情,仿佛在硝煙彌漫中找到歷史的出路,感受信念所帶來的力量,激發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傳承力。
《偉大轉折》劇目的推出,填補了貴州紅色文化實景演出的空白,參演作品需要深厚的歷史文化功底。賀祝平說:“這是一次表演專業學生最好的專業實踐機會,也是一次實實在在的課程思政實踐。”
觀眾置身《偉大轉折》劇場,在沉浸式體驗科技震撼的同時,更能全方位、立體化品悟紅色史詩印跡。這對演員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對于演員極具挑戰,但會“飛速”成長。
賀祝平解釋道:“在劇目排演過程中,學生無論是飾演偉大歷史人物、戰士或虛構的小人物,都需要去主動學習遵義會議前后的歷史,編輯所飾演角色的人物小傳,揣摩人物特點,這一過程增強了學生的黨性修養和政治意識。”
“要呈現好一個人物,就要了解他的事跡,了解他所處的歷史環境,深刻領悟人物特點和那個時代的他們的大無畏精神。”來自貴州黔南科技學院2020級表演專業的學生李俊霖在《偉大轉折》中飾演李團長,他也是毛澤東的培養演員。
“要想順利完成演出,大量的黨史理論學習是必須的。通過這次表演,我對遵義會議這段歷史有了新的認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也有了新的提升。”李俊霖表示,自排練開始,他便開始通過書籍、影視資料等了解他所飾演的角色,并做成人物小傳,為了讓表演更貼合革命先輩,他發揮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塑造和演繹這個角色。
另一位參演學生楊勇在《偉大轉折》劇目中飾演凱豐,他認為此次演出不僅是在向觀眾傳遞歷史故事,更是在傳承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魅力。“通過深入了解歷史背景和人物故事,我對革命先輩們的無私奉獻和英勇斗爭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創作之初,參演學生多次到劇場旁的紅軍烈士陵園參觀學習,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學習歷史、感受歷史,他們不斷地通過查閱資料和走進歷史等方式去思考、去了解在那個年代的紅軍戰士,感受革命先輩們無私、純潔、奉獻的偉大革命精神。
“舞臺下學習紅色文化,為塑造人物角色做好內涵功課,舞臺上實踐檢驗專業能力。”蔣雪認為,在實踐中,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在參演學生群體中“入腦入心入行”。
推動專業課從課堂到舞臺,檢驗“表演教學”課程融合思政成果。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演出,而是一次深入的課程思政實踐。”賀祝平說,參演《偉大轉折》的過程中,學生、專業課教師、學院都有了新的收獲。
曾德龍是貴州黔南科技學院2020級表演專業的學生,他第一次在這種大型演出中飾演主角之一,在《偉大轉折》中扮演的紅軍衛生員小華佗是一個虛構的角色,但是戲份很多,幾乎從頭到尾都在跑,還有大量的臺詞,經過此次演出排練,他覺得自己的體能、肢體協調、動作、戲劇及舞蹈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質的提高。
“很榮幸,能以表演的方式,‘成為’革命先輩中的一員,去呈現那段紅色歷史。”曾德龍說,與那段艱難的崢嶸歲月相比,這些辛苦不值一提,這是一次記憶深刻的“專業+思政”課程經歷。
“震撼!感動!驕傲!”1月15日中午,看完《偉大轉折》首次試演后,貴州黔南科技學院表演專業老師陳朵朵激動地說:“演出非常成功,我看到了我們學校的20名學生在舞臺上閃閃發光,他們用實力演繹了他們眼中的那段歷史和那些人,他們三個月的努力有了收獲。這也是我們將表演課從課堂搬到大舞臺,將表演與課程思政、紅色教育相融合的一次成功實踐,我為他們驕傲,為他們點贊!”
為了順利完成排練,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遇到的難題,貴州黔南科技學院先后派出了6位表演專業專職教師輪換陪同學生在遵義進行排練。這期間,專業老師們也看到了學生的進步,也為自己的下一步課程教學任務梳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這次演出也讓學生們充分地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們能更好地理解表演藝術的內涵和價值,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貴州黔南科技學院表演學專業教師邱學說,在舞臺上,每個角色都需要和其他演員默契配合,才能呈現出完美的表演。在排練現場,他看到學生們在導演們的指導下,認真投入地練習臺詞、舞臺調度,這次排練為學生們未來的藝術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次實踐的成功,也給了貴州黔南科技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一個堅定的答案:可行。
近年來,貴州黔南科技學院在探究表演學專業課程時,從思政結合、理論教學、創新實踐、校企合作、服務地方等方面共同發力,將專業課程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推動舞臺影視藝術實踐創作。同時,學生通過系統學習、創造,能運用內外部表演技巧,刻畫鮮活生動典型的藝術形象,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到舞臺演出中,讓舞臺檢驗課程成果。
“要長期堅持下去!”賀祝平也有了新的想法,積極參加“省級一流專業”申報,爭取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
她認為,通過參加這種大型的演出,才能快速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參演紅色文化系列劇目,能加強思政教育,全面展示“表演教學”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實踐,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