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山東管理學院會計學院組織師生先后前往山東省濟南市、山東省聊城市、河南省濮陽市、陜西省延安市等沿黃河流域多個省份城市開展“進紅色場所、聽紅色故事、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活動。
走進“百里黃河”,探尋紅色記憶
師生一行前往濟南百里黃河,在濼口九烈士紀念碑前駐足觀看,凝神靜思,濼口九烈士以鋼鐵般的意志,同敵人展開了多種形式的斗爭,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氣節。黨的十八大以來,濟南持續加大黃河沿線生態綠化力度,黃河兩岸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師生一行深刻感受著百里黃河的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
師生一行抵達百里黃河九烈士紀念碑
趕赴魯豫兩省,感悟渡河精神
師生一行前往山東聊城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指揮部舊址、河南濮陽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館,一同走進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天險的革命記憶,正是在這里,劉伯承、鄧小平同志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師生一行感受到了戰爭年代老區人民和子弟兵的魚水深情,無比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在新征程上續寫新的輝煌。
講解員為師生一行講解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革命事跡
奔赴圣地延安,延續延安精神
紅色紀念館,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師生一行來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廣場上毛主席的銅像氣勢磅礴,進入展館大廳,不由回顧起黨中央在陜北十三年的光輝歲月,師生一行領略館內珍貴展品,回顧革命的往事。在延安文藝紀念館,師生一行激情唱響《黃河大合唱》、豪邁朗誦《黃河頌》,用藝術致敬黃河流域孕育的延安精神,將“民族自強”的思想內涵內化于心。
師生一行在毛主席銅像前進行瞻仰鞠躬
革命舊址,一段永恒的記憶。師生一行先后輾轉來到中國抗日軍政大學舊址、鳳凰山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青委舊址等地,在這片黃土地上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在抗大舊址,師生一行唱響了抗大校歌,回顧那段青年人滿懷愛國熱情、全民族英勇抗戰的崢嶸歲月。
師生一行合唱抗日軍政大學校歌深入體悟抗大精神
師生一行走進鳳凰山革命舊址毛澤東舊居,切身感受一代偉人毛澤東伏案讀書、處理公務的情境。因日機轟炸,中共中央從鳳凰山遷至楊家嶺,來到中央大禮堂——黨的七大召開的地方,深刻感受革命精神的磅礴偉力,緊接著依次在中共一大至中共六大紀念碑前回顧那段崢嶸歲月,感受延安時期青年工作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師生一行在中共一大至中共六大紀念碑前回顧崢嶸歲月
重走勞動山路,探訪知青足跡
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梁家河大隊插隊,將青春燃燒在革命圣地廣袤的黃土地上,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而今,會計學院師生與全國多所高校師生共同實地探尋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心路歷程”和“思想歷程”,用同一段青蔥,感受不一樣的人生。在知青舊居中,有一間書屋,屋內整潔有序擺放著各式書籍,師生一行走進這方天地,拜讀《梁家河》《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在書中走進七年青春歲月。
師生一行在梁家河書屋內共讀《梁家河》
傳遞青年聲音,講好黃河故事
師生一行以橫跨延安-濟南1000公里的黃河沿岸實踐足跡為線索,帶領廣大青年深入感受革命歲月的光榮傳統,體會黃河流域孕育出的延安精神、渡河精神、治河精神、勞動精神。在宣講中,師生一行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黨和國家對青年的囑托和期盼,引導廣大青年人主動投入到重大國家戰略中去,以更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
師生一行走進社區為廣大青年做主題宣講
將紅色資源融入新時代“大思政課”,是思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深度交融,學院將繼續用好紅色資源,上好“大思政課”,在廣大學生心中廣撒深播“紅色種子”,引導明確前行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