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學子三下鄉|以愛之名,共“童”成長,滿滿收獲,“青”聲講述
大學生新聞網8月14日電(通訊員 盧雅淼)“耕耘更知韶光貴,不用揚鞭自奮蹄。”不知不覺間,“情暖橋南鎮,共'童'享未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就要迎來尾聲。回頭看,輕舟已過萬重山,橋南之行,收獲滿滿,受益匪淺。
當問及收獲時,實踐團成員感觸良多。王鈺說:“在這次三下鄉調研活動中,我才真正走入鄉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生活。當我和團隊成員走在鄉路上,看到一戶戶只有老人和孩子守著家,那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現狀仍就不容樂觀,也是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張芳玲女士是多么偉大。”王鈺說她十分敬佩張芳玲女士,在她和張女士交談的過程中,自己總是不禁感嘆于眼前這個女性意志的堅定和她身上散發出來的光輝。
關于橋南之行,尚鑫婕也感慨萬分。她說,“很難想象,我們觸手可及的教育,卻是有些人拼盡全力的夢想,我們一步之遙的慈愛,卻是有些人望穿秋水的期盼!”她在回憶家訪時,說到李同學一家讓她久久不能忘記,李爺爺一提到孫子就露出欣慰笑容的樣子就像刻在她腦海中一般,讓她記憶猶新。
據了解,這個孩子的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家里生活的重擔全都落在80歲高齡的爺爺身上。但令人欣慰的是,孩子非常懂事,學習自覺,體貼爺爺。對爺爺來說,生活的苦都會因為懂事的孫子這顆糖而被甜化;對孩子而言,爺爺就是他的一片天。爺孫二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相互慰藉,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尚鑫婕同學說到:“對于留守兒童家庭的走訪,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么多的辛苦與不易。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一直有一群孩子在困境和苦難中艱辛成長,他們并沒有因為此時的困境而退縮,而是拼搏向上,更加堅強勇毅的向前出發。我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也被他們的精神所激勵,希望他們都能有更好的未來。”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事關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事關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繁榮穩定,事關祖國未來的繁榮昌盛。回望過去,落地生根,碩果累累;展望未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關愛留守兒童,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愿廣大青年,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作者:盧雅淼 來源:西安外國語大學紅鳳同心社“情暖橋南鎮,共‘童’享未來”暑期社會調研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