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數藝學子三下鄉:推廣普通話,促進鄉村振興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也能提高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自6月21日-6月27日在我所參與的為期七天的大學生三下鄉推廣普通話調研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普通話在農村地區的重要性和普及的難度,也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感悟。
首先,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深入了解了九里山村地區的語言環境和現狀。通過與當地居民的交流,我了解到他們普遍存在語言表達能力和普通話水平偏低的問題。農村的教育資源相對有限,導致學生在語言學習方面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因此,推廣普通話在農村地區是一項迫切且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其次,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普通話作為我國的標準語言,不僅是國家的共同語言,更是大家溝通交流的橋梁。在農村地區,推廣普通話不僅可以提高農村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幫助他們提高就業機會和社會競爭力。通過組織普通話培訓班、開展語言游戲等活動,我們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學生對普通話的掌握和應用。在和鄉村學生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們在學習普通話方面的努力和進步,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鼓舞。
另外,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還收獲了良好的團隊合作經驗。與團隊成員的合作過程中,我們共同制定了活動策劃方案,分工合作,互相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優勢,提高活動的效果和影響力。通過團隊合作,我們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展現了大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為推廣普通話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推廣普通話在農村地區的重要性和難度。推廣普通話不僅僅關乎語言交流,更關系到農村學生的學習和就業問題。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同時,還要加強與農村地區的學校、教育機構等合作,共同努力推進普通話教育的發展。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深入了解了農村地區的語言環境和現狀,明確了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繼續關注農村地區的語言教育問題,積極參與到推廣普通話的活動中,為農村學生的語言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為我國語言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李風江 徐愛婷 來源:南陽理工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用畫推普,以繪振興”志愿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