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理學子返家鄉實踐心得:伏羲文化展新風,時代青年講新文
在2022年末的寒假,應校團委與機電學院團委的號召,蘭州理工大學鑄魂實踐隊踴躍參與了“返家鄉”實踐活動。作為我上大學以來的第一個寒假,為了豐富我的課外生活,我也積極參加了在甘肅省天水市開展的以“傳承伏羲文化,講述時代青年”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我拓寬了我的視野,提升了自己。對我來說,這次活動確實讓我獲益良多。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甘肅天水人,我確實因為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發源地而深感自豪,但是由于之前忙于讀書,并且沒有相應的機會去了解,也實在是對與我的母土了解甚微。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充分了解了我的母土之后,我愈發對這片土地熱愛,不再是僅僅因為這里是我的故鄉,不再僅僅是因為對于家鄉的特別的情愫,而多了從文化,傳承方面的發自內心的認可與發揚傳承文化的想法。
甘肅天水是中華文化和華夏文明的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天水被稱為“羲皇故里”。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伏羲廟,這是一處吸引海內外華人前來尋根祭祖的圣地,傳說伏羲“一畫開天,始作八卦”開創了中華文明的先河,伏羲在史書中記載曾畫八卦、結網罟、養牲畜、定姓氏、制嫁娶、刻書契、做甲歷、興禮樂、造干戈、紀龍宮等,對華夏文明的開創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德。如今,我們將伏羲看作人文始祖,而伏羲所代表的龍圖騰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也常常自豪的稱自己為龍的傳人。我們尋根祭祖,拜念伏羲,以此來激發我們“不忘祖訓,振興民族”的內在動力。
春節將至,在隊長的帶領下我們還舉辦了“送福字”活動,我們在團隊里找到了許多書法寫的非常好的同學,他們教我們如何寫好毛筆字,最初我們寫的歪歪扭扭,但隊長說重要的不在于字跡是否漂亮好看,而在于我們真誠的心意,隨即我們便不再擔心寫的不好看,反正自己用心了就行,我們將我們寫的“福”送給了一些老師,他們堅守在三尺講臺,只為將知識傳播下去,為國家教出更多的人才。我們也拜訪了一些留守老人,他們年齡大了,無法出去看看外邊的世界,只是靜靜的呆在這片他們住了一生的土地上面,等待著自己的兒孫們回家過年,他們看到我們便親切的拉家常,好像我們是他們的孩子一般。我們還拜訪了年前依舊堅守在崗位的警察、醫生、社區工作者感謝他們的付出,我們得以歡樂的過年,希望他們新年快樂,幸福健康!
走進甘肅,走進天水,這片土地的濃郁厚重的文化底蘊散發著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人去接近,去了解,去探索,乃至去發揚。這里有豐富美多彩的文化底蘊,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堅守崗位的無私奉獻者,安靜祥和的村莊守望者,還有一個個追夢的平凡的人。這里的黃色土壤滋養了一代代奮斗的人,這里走出的人懷著對自己故鄉深切的愛去傳播這里的文化、歷史、故事。這,也許就是傳承。
活動雖然短暫,但帶給我的收獲良多,通過這次活動,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何為文化底蘊,何為傳承。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帶著自己家鄉的文化背景,帶著對于故土,對于祖國深切的愛去傳播文化,傳承底蘊,乘著正值韶華,去探索更為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