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學子三下鄉 |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聽黨與延安的故事
2022年7月23日,大暑剛至,陜北延安,我們來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聽黨與延安的故事。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的陳列玻璃窗內,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讓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那時的延安,活脫脫一個窮鄉僻壤里的鄉村圖景,裸露的黃土,土泥砌成的房子,大旱如惡魔般降臨這里,草木枯死,百姓沒有食糧,餓死的餓死,上吊的上吊,甚至還有掠奪強取;氐浆F實,老舊的遺址外,是林立的高樓,喧鬧的車水馬龍,恍惚間如早已換了人間。
我們常說一句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今天聽完講解員的講述,我們深刻地明白了這句話的原因。1935年,黨來到延安,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設置參議會,促進民主的發展;舉辦雙優活動,軍民一心,形成團結友愛的畫面;發展經濟從而促進各方面的發展。我們的黨像神明般降臨,為延安帶來生的希望。
在抗戰年代,延安與我們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從1935年到1948年,這片紅色熱土成為中共中央所在地。崢嶸歲月,見證我們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并孕育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延安成為中國紅色精神的源地,是抗日戰爭敵后戰場的總后方,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積蓄力量,為抗日戰略大反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毛主席曾這樣描述延安:“延安是兩個點,一個是落腳點,一個是出發點”,這句話如今也深深地印在延安“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的墻上。
實踐出真知,理論學習完畢后,在講解員引導下,我們參觀了當時西北局的實物、圖片、繪畫、文字和雕塑等,聆聽了幾十年前的風云故事,領略了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良作風。
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承載了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革命先烈們的精神應永被世人銘記。作為新青年,作為團員,我們應聽黨指揮,跟黨走,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實現祖國繁榮昌盛而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