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出了原則要求,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了系統全面部署,硬化實化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安排。為探索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新需求,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5日,南京師范大學“農旅融合,文化賦能”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守望鄉甘河村開展暑期實踐調研活動。
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更加牢固。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開展實地調研
甘河村隸屬昭陽區守望鄉,地處守望鄉西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左右,到鄉政府道路通暢,交通便利,距昭陽區4公里,現有農戶1452戶,鄉村人口接近5800人,其中農業人口5500人左右。當地農民素質差巨大,農民增收門路狹窄。以第三產業為主,目前正在發展烤煙、蘋果種植特色產業。農民增收既面臨著農業內部受資源約束,增收潛力不大的壓力,又面臨著農業外部競爭加劇的巨大壓力。
圖為甘河村蘋果作物
在內部資源限制與外部競品發展迅猛的雙重壓力之下,當地農業增收門路越來越狹隘。當地農民思想較為保守,進一步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性較低,特色農產品品牌宣傳力度較弱,自身優勢很難被充分利用。同時,由于農業發展限制,甘河村的大部分農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于外出打工,雖收入相對可觀,但受群眾觀念、農民素質、就業門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動性強,難以穩定就業也不是長遠之計。
通過對甘河村的實地調研,團隊成員了解了當地農業發展面臨的困難。面對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傳統農業難以獲得市場競爭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大特色農產品品牌宣傳力度,對于甘河村農民增收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需要年輕一代的身體力行,致力于家鄉的鄉村振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