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煤電三改聯動”(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節能改造)政策要求,深入落實《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中“煤電與新能源協同”戰略部署,7月5日,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碩博科技服務團能源評估組奔赴大唐華銀金竹山火力發電分公司,以“煤電清潔高效升級+區域風光協同”為核心議題,探索傳統能源企業綠色轉型路徑。團隊攜帶智能監測設備與能源模型,緊扣“雙碳”目標下煤電角色定位,從技術優化與系統協同雙重維度,為能源保供與低碳轉型提供高校智慧。

▲碩博暑期科技服務團能源組成員在大唐華銀金電分公司合影
作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成員之一,大唐華銀金電構建了“風光火儲”互補的能源體系:布局湖南裝機規模最大的邵陽風電站、百萬級光伏電站,與3臺60萬千瓦機組形成“180萬+”火電矩陣,承擔湘中地區30%以上基礎負荷,是區域能源安全的“壓艙石”。企業以《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實施方案》為指引,通過優化燃燒器噴口角度、調整配風比,實現本地無煙煤與爐膛的精準適配,年消納本地煤超100萬噸,既降低燃料成本,又穩固區域產業鏈,成為節能改造的基層實踐典范。
▲技術人員為團隊成員講解機組運行原理
在能源中樞中控室,團隊成員與公司技術人員燃煤發電流程、超臨界循環、污染物排放和固體廢棄物處理展開了技術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相比于其他發電企業,生產1KWh電力耗煤量偏高,目前正在圍繞這一問題進行技術攻關,團隊成員結合自己專業知識,為企業介紹了學術研究關注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在聽了團隊成員的介紹后,企業技術人員表示很有興趣,并進一步介紹了目前擬采用的超臨界技術。
▲團隊成員在能源中樞中控室了解超臨界機組
而后,團隊成員在企業人員的帶領下參觀發電機組,近距離接觸發電機組使團隊成員對火力發電有了更加直觀感性的認識。企業人員的講解也讓團隊成員對發電機組有了更細致的了解,生產現場巨大的發電機組規模也深深觸動了每一個團隊成員,同時也堅定了投身于能源行業,推動能源行業技術進步的決心。
▲劉主任在會議室為團隊成員講解公司戰略
此次調研中,團隊成員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深入企業發展一線,了解企業發展需求,為將論文寫在了能源保供一線,同時也為企業技術發展出謀劃策。正如團隊成員李瑞航所言:“從百萬千瓦機組的參數優化到區域能源網的協同調度,每個細節都是煤電轉型的生存密碼,青年科研工作者必須扎根現場,才能為雙碳戰略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未來,湖南科技大學將持續深耕能源轉型主戰場,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升級,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注入青春動能。
編輯:李謙 黃夢超 李瑞航 孫鑫 羅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