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應對人口老齡化,拓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增進億萬百姓福祉。6月27日,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數策助參保,智‘保’安民心”實踐團隊在陶旭輝研究員的帶領下,走進杭州市拱墅區大關街道東一社區陽光老人家,圍繞補充型商業醫療保險開展專題調研。青年學子以專業視角探尋應對老齡化的破題之策,通過多樣化信息干預方式,深度挖掘老年群體參保意愿,進一步推動老年醫療保障體系相關政策優化和服務完善,從而提升老年群體生活保障水平。

圖1實踐團隊走訪調研過程(團隊供圖)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達 18.7%,人口老齡化進程正加速推進。這一背景下,老年群體醫療費用持續攀升、基本醫保基金支付壓力逐年加大,而普通商業健康險因投保門檻高、保費昂貴,難以覆蓋多數老年人。多重矛盾交織,如何讓老年人更好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是全社會亟待破解的課題。實踐團隊指導老師指出,“補充型商業醫療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緩解家庭養老方面壓力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以近年來各地推廣的“惠民保”為例,這類產品憑借 “保費低、門檻低、保障高”的特點,可以彌補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有限、賠付率應分層調整等問題,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社會醫療福利保障程度。

圖2實踐團隊在社區調研活動現場(團隊供圖)
在調研活動現場,團隊成員通過“一對一”訪談問答與調研問卷,與數十位老人展開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他們對補充型商業醫療保險的認知、購買意愿以及實際需求。當問及“西湖益聯保”等本地惠民型補充醫保時,大部分社區老人都表示對此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年紀大了,買著西湖益聯保,一些情況能多報點總歸是好的。”69歲的陳奶奶道出了大部分老年人的心聲。調研發現,隨著年齡增長,慢性病頻發,重大疾病治療等醫療支出成為老年家庭的主要負擔,而僅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已經難以完全覆蓋,盡管大部分老年人表示下一年會繼續參保“西湖益聯保”,但超半數存在“不深入了解產品”“擔心理賠難”等顧慮。
青春助力夕陽紅,調研實踐顯擔當。此次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是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積極服務社會的生動實踐。未來,實踐團隊也將對調研數據進行系統分析,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助力構建更加完善的老年醫療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