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這天,寧波財經學院“攜手公益紅領菁”暑期教育支教實踐團的志愿者們像揣著魔法口袋的大朋友,把自然科學、非遺技藝、情緒認知這些“寶藏”全搬進了教室。孩子們趴在桌上晃著小腿,眼睛追著老師手里的教具骨碌轉——原來課本外的知識,能像泡泡糖一樣越嚼越有滋味!
達爾文的環球奇妙記:從追蝴蝶的小孩到科學探險家
朱恒昊老師往講臺上一坐,就著黑板上的世界地圖講起了故事:“達爾文小時候蹲在花園里看螞蟻搬家,能看一下午不動彈。”
穿條紋衫的林子恒“啪”地拍了下桌子:“老師,他是不是跟我一樣,看到新奇蟲子就想抓回家?”
當講到達爾文發現生物進化論時,后排扎蝴蝶結的梁思思舉起手:“我以后也要當發現秘密的人,比如看看樓下的蝸牛有沒有牙齒!”
生物仿生小課堂:壁虎教我們造“魔法膠帶”
“都見過壁虎爬墻吧?”葉赫冉老師突然往白板上貼了塊透明膠帶,“但你們肯定不知道,它腳上有上億根比頭發絲還細的絨毛。”他舉起顯微鏡照片,孩子們“呼”地全湊到講臺前——放大后的壁虎腳像密密麻麻的小刷子。
“老師,那我們能用這原理做什么?”
“當然能!”葉老師拿出仿生膠帶,“看好了!”膠帶“嘶啦”一聲提起一摞作業本,教室里“哇哦”聲此起彼伏。
“我要模仿貓頭鷹的羽毛做無聲耳機!”
“學變色龍皮膚做會變色的雨傘!”
窗邊的周迦軒舉著黏土捏的“蜘蛛絲手套”,非說戴上能像蜘蛛俠一樣爬樹。
非遺敲拓染:錘子敲出來的植物魔法
阮平平老師抖開一塊素白棉布時,孩子們鼻尖都快湊到布料上了。“古代人沒有顏料,就拿植物敲敲打打做圖案。”她把楓葉放在布上,木槌“咚咚”敲了幾下,葉片的綠汁慢慢滲開,葉脈的紋路像被施了魔法般顯形。
穿背帶褲的江梓研攥著錘子不敢用力:“老師,怕敲壞了……”
“放心敲,樹葉會把影子留在布上的。”
沒過多久,晾衣繩上掛滿了“戰利品”:印著三葉草的手帕、繡球花圖案的帆布包,溫培成偷偷在老師圍裙上敲了片小葉子,笑得露出缺了顆牙的門牙——這是千年前就有的“植物拍立得”呀。
情緒盒子大作戰:畫出心里的小太陽和烏云
“看過《頭腦特工隊》嗎?”吳昕玥老師點開動畫片段,“樂樂是黃色的,怒怒像團紅火焰。”她發給每人一個硬紙盒,彩筆在桌上敲得噠噠響。
“我畫了考試得滿分的‘跳跳糖心情’,它會蹦出彩虹!”
“這是媽媽出差時的‘小雨云’,我對著它哭了一晚上。”
平時最安靜的楊澤旭突然舉起盒子:“我畫了個會發光的星星,想送給住院的奶奶。”那一刻,陽光透過窗戶,把孩子們的畫照得透亮,連空氣里都飄著輕輕的安慰聲。
心聲藏寶盒:寫給未來的悄悄話
張彬煜老師晃了晃手里的玻璃罐:“每個人的心里都藏著寶貝,今天我們把它掏出來。”
扭扭棒在孩子們手里彎成各種形狀:有人用金粉在信紙上寫“想當太空人”,有人把扭扭棒做成會眨眼的小貓,張紫萱畫了幅“會說話的課桌”,說這樣就不怕上課不敢舉手了。
“老師,這個能幫我寄給20年后的自己嗎?”扎沖天辮的熊喬羽把信塞進密封罐,“那時候我可能已經當上科學家了!”
老師偷偷在罐子上貼了標簽,夕陽把孩子們的影子拉得老長,講臺上的“藏寶盒”閃著光——這里面裝的,是比星星還亮的童年夢想。
放學時,孩子們拽著老師們的衣角不放:“明天還講會變魔術的科學嗎?”老師們笑著點頭,口袋里塞滿了孩子們塞進來的“禮物”:一片拓染失敗的葉子、一張畫著笑臉的貼紙。這場支教就像撒在心田的種子,當達爾文的故事遇見壁虎的腳,當非遺拓染撞上情緒盒子,寧波財經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的老師們用笑聲和耐心,讓科學和藝術在孩子們心里悄悄發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