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團縣委的組織下,合肥大學"非遺煥新助農夢"社會實踐團隊走進五河縣,開啟了一場將設計專業知識與鄉鎮發展相結合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團隊來到了沱湖濕地風景區。在這里,隊員們用環境設計的視角,觀察了濕地呈現出的濱水生態肌理——水天相接的開闊界面、鷗鷺穿梭的動態景觀,以及裊裊荷花構成的自然之美。同時,捻軍渡、朱元璋品蟹亭等歷史人文節點,展現出獨特的文化故事。近年來,沱湖水質得到顯著改善,曾經因磷污染導致的生態失衡問題,在科學的水域管理與資源管控措施下,逐步實現了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在沱湖,這片孕育過"青殼白肚、金爪褐螯"特色沱湖螃蟹的水域,如今通過退養還湖的生態策略,逐漸演變為荷花搖曳的自然景觀帶。這種轉變,引發了隊員們對于鄉村可持續發展設計的深度思考。
作為農業大縣,五河縣擁有眾多優質農產品,但在設計方面存在短板。存在設計版式陳舊、沒有記憶點等問題,難以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實踐團隊運用專業知識,通過實地調研,了解產品特性與市場需求。創新性地提出將非遺文化符號與五河自然風光相融合的設計策略。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設計專業的學生們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實際應用,更通過文創設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學子用專業服務社會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