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赴河南省開封市豫劇院實踐調研團隊的調研學習進入第二天。團隊將視角聚焦于豫劇音樂的獨特魅力與藝術家個體的藝術傳承經(jīng)歷,通過聲器樂合奏以及采訪互動,獲得了對豫劇藝術更為立體和生動的認知。
上午十時許,團隊成員抵達開封市豫劇院后便緊鑼密鼓的開展了與豫劇院樂隊老師們的合作練習。樂隊在原有結構的基礎上,加入了實踐團隊成員黃夢思的竹笛、匡曼瀅的中阮和李梓彤的打擊樂器。隨后把子功花槍成果展示以及豫劇《穆桂英掛帥》經(jīng)典片段演唱成果展示,在樂隊伴奏中順利開展,并得到了豫劇院眾多老師們的贊揚與鼓勵。
(樂隊合奏練習 何俊攝)
(綜合成果展示 何俊攝)
成果展示結束后,實踐團隊對開封市豫劇院青年旦角演員蘇麗娜、小生演員代表趙永樂、戲曲家協(xié)會會長張洪菊以及著名豫劇演員桑艷紅、彈撥樂老師梁曉萌等一眾老師進行了一對一采訪。
(采訪梁曉萌老師 何俊攝)

(連線采訪蘇麗娜老師 何俊攝)
老師們講述著自己的經(jīng)歷、豫劇院的故事、對豫劇傳承的展望以及對眾多熱愛豫劇的青年們的期望。每位老師在采訪中都說了類似這樣的一句話“你們愿意的話,可以經(jīng)常回來。”簡單的一句卻勝過千言萬語,我們感動兩天里老師們的細心教學和貼心照顧,老師們或許也在感動豫劇祥符調以及眾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始終有著更年輕的力量去弘揚,去傳承,去發(fā)展!

(團隊成員與豫劇院老師合影 匡曼瀅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代代相傳,表現(xiàn)出的韌性、耐力、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于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豫劇祥符調是中國傳統(tǒng)戲劇藝術的瑰寶之一,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中州正韻,振興祥符!
圖片:何俊 匡曼瀅
文字:何俊
編輯:何俊
審核:王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