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與綠色化雙翼齊飛,引領行業新變革:西安科技大學赴西灣露天煤礦實習
在能源保供與綠色發展的時代命題下,西灣露天煤正以創新為筆、技術為墨,書寫著現代化礦山發展的新篇章。作為行業的佼佼者,該礦憑借智能化升級與綠色礦山建設的卓越實踐,不僅實現了煤炭生產的高效、安全,更在生態保護與資源循環利用方面樹立了標桿。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能源安全論述的重要精神,積極踐行“挺膺擔當、能源報國”的價值追求。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于2025年7月1日來到陜西省榆林市西灣露天煤礦進行認識性實踐活動。
智能化升級:科技賦能,重塑煤炭生產格局
走進西灣露天煤礦,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繁忙卻井然有序的生產景象。無人駕駛礦卡沿著既定路線高效穿梭,智能鉆機精準定位作業,電鏟在遠程操控下靈活運轉,這一切都得益于智能化技術的深度應用。
自智能化建設啟動以來,西灣露天煤礦累計投資3.5億元,構建了“采區卡車無人駕駛+地面系統無人值守”的創新生產模式。目前,礦卡無人駕駛已實現3編組混編常態化生產作業,運行里程超17萬公里 ,入選“礦山領域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名單”并通過權威驗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智能無人裝車系統50秒即可裝滿一輛貨車,發運效率提升10%以上;智能穿爆系統能自動生成布孔設計并精準尋孔,綜合作業效率大幅提高。
智能化不僅體現在生產設備的升級上,更在于全流程的智能管控。西灣露天煤礦搭建的智能綜合管控平臺,整合了智能一體化生產控制、生產執行、運營監測等多個系統,實現了生產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與決策,徹底打破了以往的“信息孤島”,讓整個礦區成為一個有機的智能整體。
綠色礦山建設:生態優先,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西灣露天煤礦同樣成績斐然。該礦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將環境保護貫穿于煤炭開采的全過程。
早在開采之初,西灣露天煤礦就遵循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原則,明確各階段的生態保護與治理措施。通過“邊開采、邊修復”的模式,礦區累計復墾面積達524.45公頃,栽植喬木7.09萬株、灌木541.68萬株,植被覆蓋度遠超自然原始地貌。如今,曾經的礦區已變身綠色生態園區,“一心、二帶、三園”的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正在穩步推進,致力于打造陜西省礦山生態修復的樣板。
在資源循環利用方面,西灣露天煤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國最大智能化矸石充填系統的建成投運,年處理矸石量達200萬噸,實現了煤矸石的綠色處置與采空區的有效充填,既解決了矸石堆放難題,又減少了地面沉降風險。同時,礦井水、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確保了所有污水達標處理并回用,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顯著提高。
創新成果與未來展望:引領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憑借在智能化與綠色化領域的卓越實踐,西灣露天煤礦收獲了一系列榮譽與成果。2023年,該礦順利通過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成為國家能源集團首座國家級智能化示范露天煤礦;2021年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 ,并連續多年獲得“國家級綠色礦山”稱號。此外,礦區多項技術創新成果榮獲行業大獎,如XDE240卡車安裝空氣濾芯可調安裝裝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優秀“五小”創新成果一等獎。
展望未來,西灣露天煤礦將繼續深化智能化與綠色化融合發展。一方面,持續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礦山領域的應用,推動無人化開采比例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同時,西灣露天煤礦也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行業輸出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助力我國煤炭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