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廣袤天地里,有這樣一位教師,她用26年的堅守與熱愛,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她就是深受學生喜愛的王桂芳老師。她不僅是一位有著26年教齡的地理教師,同時也是直播班的班主任,在教學一線綻放著獨特的光芒。2025年2月6日,廣西師范大學“瑤鄉師心”尋訪隊來到富川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對王桂芳老師進行采訪,深入了解她的教育初心與教學理念,聆聽她的教育故事。
教育初心:責任與熱愛并存
王桂芳老師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父親、哥哥和嫂子都是教師,從小在校園里長大的她,對教師這個職業并不陌生。填報志愿時,她選擇了師范院校,并順利被錄取。王老師坦言,成為一名教師對她來說是“偶然也必然”的事情。偶然的是,她并沒有刻意選擇這個職業;必然的是,家庭環境的熏陶讓她對教育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支撐王桂芳老師在教育道路上不斷前行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她表示,教師這份工作并不總是充滿熱愛,最重要的是責任在身。尤其是站在講臺上,看到學生們信任與期待的眼神,她就覺得自己必須得把這份工作做好。雖然自己能力有限,但從不允許自己懈怠,始終盡最大努力去教好每一堂課,并在教學中融入做人的道理。在她眼中,正是因為教師與學生間深厚的情感交流,才讓這份職業變得與眾不同。
教學理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作為一名擁有26年教齡的“老教師”,王桂芳老師從未停止過對教學方式的探索與調整。她認為,地理學科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理念,注重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用生活中的天氣變化、農業種植現象講解地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王老師還特別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熱愛旅游,所以她經常將旅行中看到的地理現象拍下來,并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不僅為了考試而學習,更能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觀察身邊的地理現象,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
班級管理:因材施教,關注每一位學生
作為直播班的班主任,王桂芳老師面臨著諸多挑戰。她不僅要協調學校與直播班之間的工作安排,還要幫助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狀態和心理過渡。王老師表示,直播班的學生每天面對屏幕聽課,缺乏與老師的互動,學習壓力大,情緒波動也較大。作為班主任,她不僅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還要與課代表溝通,適當刪減作業,幫助學生適應高強度的學習節奏。
在班級管理中,王老師始終堅持因材施教,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她每個學期都會找學生談話,次數多達六七十次。對于學習得心應手的學生,她不需要過多干預;而對于情緒波動較大的學生,她會特別關注,做好情緒上的安撫。王老師認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不能用同一套標準去要求所有人。
教育成果:只管努力,靜待花開
在王桂芳老師以及多位直播班教師的辛勤付出下,2023屆直播班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果,4名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學校也榮獲“清華大學2023年生源中學”稱號。然而,王老師對這些成果看得很淡,她認為這不僅是認真工作的自然結果,更是新的起點。她始終堅信:“只管努力,靜待花開。”
王桂芳老師用自己的教育實踐,詮釋了一位教師的初心與擔當。她的故事激勵著更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學生的成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也告訴我們,當你不知道一件事情最終能做成什么結果的時候,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想一個遙遠的結果,只要當下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就行了。——“只管努力,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