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青禾綠野隊”社會實踐調研團隊結合國家政策和地方實際,選取了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坭塘村地區作為調研對象,旨在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訪談等方式,了解農村地區農藥化肥使用及農藥殘留等方面的現狀及問題。并于2024年2月10日至2月16日陸續開展線下調研活動。
團隊成員分組前往不同區域開展問卷發放、與村民訪談等工作,每日結束后匯總數據,對數據進行備份,通過線上問卷平臺、社交媒體群組等渠道,廣泛收集不同地區人群對實踐主題的看法和經驗,拓寬調研樣本的多樣性和覆蓋面。在文獻資料方面,我們結合前期的文獻歸納資料進行相關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在問卷調查方面我們的問卷對象涉及了大學生、農民、農藥研發專家以及作物專業種植戶通過采取隨機取樣的方式,發放問卷調查250份,共收回200份。
團隊負責人首先帶領團隊成員在坭塘村熟悉周圍環境,確保實踐過程的安全并和當地的村民進行交流,說明來意征得同意后采集村民種植的農作物和作物土壤,并在過程中詢問村民們使用的農藥和化肥的種類和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通過走訪調研小組成員了解到村民大多種植的是蔬菜中的白菜,菠菜,花菜等市面上常見的青菜種類,常使用阿維菌素,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等農藥殺蟲劑,常使用的化肥有鉀肥、尿素、復合肥和農家肥等化肥。調研實踐過程中,小組成員利用微信公眾號、快手、抖音等平臺,定期更新實踐調研動態,以短視頻的形式展示創新調研方法的應用過程和成果,吸引眾多老師學生的關注。
圖1 團隊成員采集樣品
小組成員對采集的樣品進行編號避免混淆,通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儀器對樣品進行分析,確定農藥的有效成分及含量。調研小組對農藥的有效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后,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農藥的物理化學特性以此為依據進行數據備份結合專業知識研發綠色環保的催化劑,減少農藥化肥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保障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圖2 團隊成員對采集到的樣品進行實驗分析
至此,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青禾綠野隊”的中期調研工作暫告一段落。
(圖/黃嘉穗 文/何春陽 黃嘉穗 謝佳音 黃夢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