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學習“千萬工程”建設經驗,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赴楊溪鋪村、青龍泉社區調研團于8月1日前往鄖陽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香菇種植:科技引領,模式創新
昌欣公司不僅是香菇種植技術的先鋒,更是“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的生動實踐者。來到企業車間,可以看到湖北省第一條全自動生產線。實踐團了解到,該生產線可日產菌棒10-15萬根。在滅菌降溫環節,工廠僅需7小時即可完成,相比農戶傳統方式大幅縮短了半個月的時間,并且保證了成活率。此外,昌欣公司積極與高校合作研發液態菌種,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展現了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
圖1:昌欣企業人員為團隊成員介紹智能菌庫
“農戶只需購買菌棒,將其放入棚內,上架一周左右即可開始采摘。”調研團成員了解到,當地菇農在收益良好的情況下,每根菌棒的純利潤可達10-12元。通過這種模式,昌欣公司有效帶動了農戶,將他們緊密地連接在產業鏈上,不僅提高了種植效率,還顯著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圖2:團隊成員參觀香菇種植基地
為深入了解菇農農戶種植現狀,調研團深入香菇種植基地和鄖陽香菇示范園,近距離觀察菌棒的培養過程。“現在一些種植戶都可以當我們的技術指導員了”。可以看出,香菇種植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通過對比企業、大型種植戶與普通農戶的種植場景,調研團認識到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對于提高產量、降低成本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感受到不同規模下各自的挑戰與機遇。
香菇加工銷售:多元化發展,拓寬市場
綠筷子企業是香菇深加工產品的創新引領者,步入其展覽廳,映入眼簾的是香菇辣條、靈芝茶、靈芝餅干等創新產品。走過生產線,調研團了解到目前企業深加工產品只在國外銷售,國內暫沒有市場,其發展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圖3:綠筷子企業人員為團隊成員講解靈芝餅干、茶生產線
來到瑞爾菌業這一新鮮香菇收購與銷售的核心基地,調研團看到了新鮮香菇從田間到餐桌的快速流通機制。瑞爾菌業涵蓋了收購標準制定、分級包裝、冷鏈運輸等關鍵環節;還承擔著香菇初級加工的任務,包括清洗、切片、烘干等流程。在內銷基礎上,瑞爾菌業還將鮮菇出售到美國、韓國、日本等地,打通海外市場。最重要的是,瑞爾菌業實行兜底收購政策,確保農戶種植香菇有地方收,有收益拿。
社區調研:傾聽民聲,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青龍泉社區作為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采取了易地搬遷集中安置、扶貧產業集中配套、服務設施集中配建的綜合措施。在鄖陽區青龍泉社區,調研團采用問卷和走訪的形式,與小孩、中年人、老年人三個年齡段的居民進行交流,旨在了解居民異地搬遷后的生活情況。
圖4:團隊成員在青龍泉社區內走訪調研
通過訪談了解,自居民易地搬遷至該社區以來,其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配套產業鏈的打造,為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使大家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社區還同步配套了高水平的服務設施,開發了包括物業、綠化、保潔、保安等在內的城鎮常態化物業服務,做到易遷扶貧與城鎮化兩步并作一步走。
為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社區建立了“鄰里驛家”,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為留守兒童開展假期托管活動。此外,社區還定期舉行各類培訓與文化活動,努力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推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相融合。
圖5:團隊成員與青龍泉社區干部進行合影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調研團對香菇產業以及產業配套促進鄉村振興有了更加深入且全面的了解;體會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與實踐路徑;認識到產業、地區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與現代技術。后續團隊成員將整理調研結果,與學院專家教授交流,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為促進香菇產業的一二三融合發展貢獻青春力量。未來,他們將繼續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當代青年的理想擔當,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綻放絢麗之花。
代瑞晶悅/文 吳芷藝 張嘉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