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光盲之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2024年7月6日至10日,于南京市和溧陽市開展了為期五天的助盲愛盲活動。此次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旨在深入了解視障群體的生活質量,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傳遞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光盲之路”團隊再次踏上了他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之旅。這個由一群熱心公益的大學生組成的團隊,自2012年成立以來,一直以實際行動關注并改善視障群體的生活質量。在這一段特殊的社會實踐之旅中,他們用腳步丈量城市的盲道,用心聆聽視障人士的心聲,用行動傳遞社會的關懷與溫暖。
在五天的活動中,團隊成員們分組深入南京市各區和溧陽市的街頭巷尾,對盲道的占用情況進行了細致的調研。7月7日,侯天智、龔天佑等團隊成員在溧陽育才南路及燕湖路實地考察了盲道的使用狀況;他們不僅檢查了盲道的平整度,使用鏟子平整了一些小坑洼,修復了部分破損的地磚,確保盲道的平整和安全,還記錄了盲道的覆蓋率和被占用情況,為視障人士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同時,南京市鼓樓區、江寧區、玄武區和秦淮區的盲道掃雷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團隊成員移除停在盲道的電瓶車 侯天智 供圖
在開展“盲道掃雷”工作的同時,團隊成員們還采訪了多位視障人士和盲協工作人員。7月6日,王立軒同學所在團隊與視障按摩醫師湯醫生進行了一場線上對話。湯醫生向志愿者們闡述了生活中的細節,對盲道的依賴與不便,以及對法律便利的期盼,讓他們對視障群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南京雨花臺區小隊也開始了他們采訪盲人的任務,在藝指禪盲人保健按摩中心的三位盲人告訴了小隊成員:智能手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他們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出行仍是他們生活中的主要難題,其中盲道占用等問題還未得到妥善解決。在與受訪者的交流對話中,成員們了解到了視障群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和需求,也更加明確了團隊未來努力的方向。
團隊成員采訪盲人 趙佳樂 供圖
此外,南京市各區實踐團隊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與多位盲人協會的領導進行了深入交流。其中,張志陪強調,盲協的工作不僅是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通過心理輔導和社會活動,幫助視障人士建立自信,融入社會;提議協會要經常開展活動,了解同仁的需求,推動視障人士的自立與快樂;蔣美芬認為盲人協會的使命在于解決盲人群體的生活困難,推動社會對盲人群體的理解和支持,為實現這一目標仍然需要盲協帶動全社會共同努力,;徐澤在采訪中呼吁社會應更多關注盲道的建設和維護,以助力盲人正常出行。
團隊還在南京開展了陪同視障人士就醫、走進視障社區開展愛心活動,并為視障人士錄制了暖心音頻圖書,這些活動不僅為視障群體提供了實際的幫助,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與溫暖。
團隊成員錄制暖心音頻圖書 張博胤 供圖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希望能夠喚起更多人對視障群體的關注,共同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團隊負責人表示。在活動的最后,團隊成員們分享了他們的感悟和收獲。他們表示,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視障群體的生活現狀和需求,他們將繼續努力,為視障群體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部分團隊成員合影 王奕志 供圖
“光盲之路”團隊的行動,不僅照亮了視障群體的生活,也照亮了社會公益的道路。他們的努力和付出,為視障人士帶來了希望,也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攜手同行,照亮視界;心手相連,共繪光明。
通訊員 楊濟財 陳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