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赴陜西四地 “傳承紅色魂‧探訪三秦地”暑期社會實踐之楊家嶺革命舊址
7月14日,為了重溫初心使命,傳承紅色精神,長安大學赴陜西四地 “傳承紅色魂‧探訪三秦地”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了本次社會實踐的第二站——楊家嶺革命舊址。
陜北,延安,楊家嶺,中共黨史上熠熠生輝的地標。1945年,在此召開的中共七大,為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開辟了正確道路。如今,我們緊隨習近平總書記的步伐,趕赴楊家嶺革命舊址,瞻仰中共七大會址,從歷史的細節中汲取精神力量,感受延安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時代意義。
走進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內,墻上的“V”字旗座上,8個字工工整整——“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歷史上,七大前,中共六屆七中全會就討論并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高度評價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方法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指出全黨確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重大意義。《決議》促進了全黨思想上、政治上的統一,鞏固了黨的團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因此,厘清真理與謬論,是黨自我批評,自我革命,永葆生命力的方法論。黨的自信從何而來,黨的自信就來源于敢想、敢說、敢做、敢為,來源于堅實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
“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中國人民在以實踐為基礎的七大精神指引下,先后趕跑了日本侵略者,推倒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今天,我們在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回顧七大精神,要求青年要堅持真理,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將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將七大精神這股氣力,賡續在薪火相傳的奮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