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更好地了解、保護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大學廣陵學院“瓊花緣”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15日前往揚州瓊花觀以及非遺珍寶館進行實地考察、參觀,感受快節奏時代下的寧靜致遠。
瓊花觀,舊稱蕃釐觀,始建于西漢元延二年。最初是供奉主管萬物生長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宋徽宗趙佶賜金字匾額題為“蕃釐觀”,后因觀內有一株瓊花,又稱“瓊花觀”。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精美的雕刻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聞名。瓊花觀不僅是揚州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7月15日,“瓊花緣”團隊在瓊花觀參觀
通過欣賞三清殿、無雙亭、玉鉤古井等建筑,以及專業人士的詳細講解,團隊成員更好地了解瓊花觀融合了傳統中國園林式布局以及漢唐時期的獨特建筑特色,驚嘆于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也親眼見證了瓊花觀的悠久歷史。瓊花觀的文物展覽館展示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主要包括:(1)石刻:包括唐、宋時期的石刻,內容涉及佛教、道教等方面,是中國石刻藝術的代表。(2)經書:記錄了瓊花觀的發展歷程和中國道教的演變過程,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3)佛像:展示了不同時期的佛教造像藝術,反映了佛教文化的發展和變遷。通過參觀展覽館,團隊成員更深入地了解瓊花觀以及中國歷史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此同時,瓊花觀內關于“隋煬帝看瓊花”的傳說故事,也為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時至今日仍能感受到瓊花觀的獨特韻味,這離不開專業人士對歷史文物的修繕。近年來,瓊花觀進行了一系列的保護和修復工作,恢復了石坊、觀門、大殿、廊房、瓊花臺、無雙亭、聚瓊軒、玉鉤井等,使得這一勝跡重現舊貌。這些修復工作不僅重現了瓊花觀的歷史風貌,同時也為本次暑期實踐團隊研究提供了一個了解和體驗瓊花文化的場所。
通過參觀匯聚揚州工藝美術館、中國玉器博物館、揚州漆器館和中國剪紙博物館精品館藏的揚州非遺珍寶館,團隊成員直觀地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同時增強文化自信和傳承意識。館內趣味性的互動投影刊刻《全唐詩》,使團隊成員親身體驗揚州雕版印刷的輝煌歷史和技藝,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和學習非遺技藝。
圖為7月15日,“瓊花緣”團隊在揚州非遺珍寶館參觀
“每一座古老的建筑、每一棵古樹、每一朵鮮花,都蘊含著無盡的故事和智慧。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它們,讓后人也能領略到歷史的魅力。”團隊成員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