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如涓涓細流,吟唱著一方水土的記憶,展現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尋非遺古韻,7月15日——7月19日,在指導教師湯重、顧婷婷的帶領下,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探非遺匠心,育少年新風”非遺傳承與時代創新實踐團開展“一院一鎮一品”社會實踐服務活動。
圖為團隊成員在銀屏鎮中心幼兒園合影 張錦秀攝
非遺技藝:堅守匠心傳古韻
巧手妙琢,枯木逢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巢湖樹雕畫,從農耕文化中產生,依靠手工和傳統工藝制作成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7月15日上午,實踐團成員前往蘇灣鎮拜訪樹雕畫傳承人尹修平老師,在參觀的過程中,尹老先生驕傲的向團隊成員介紹了他的“孩子們”,并講述了自己多年來堅持創作、精習匠藝的心路歷程,眼神中閃爍著無法掩飾的熱愛。談到樹雕畫的傳承與發展,尹老先生說道:“非遺傳承,不僅要傳承技藝,也要傳承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他鼓勵實踐團成員積極探索踏實認真學習,做非遺文化的推廣者、傳播這,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圖為團隊成員拜訪樹雕畫傳承人尹修平老師 陶心雨攝
圖為尹修平老師作品展示 陶心雨攝
方寸之間,妙手彩繪。7月15日下午,實踐團成員拜訪了卵石畫技藝傳承人舒天佑。走進舒老先生家中,五彩斑斕的石頭藝術品映入眼簾,普通的石頭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舒老先生拿起一塊石頭,現場展示了作畫技巧,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仙鶴的形態,看似隨意的幾筆卻是那么深入人心,舒老先生表示:“在我眼里,在石頭上作畫的過程就像是與石頭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讓它們在色彩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一根毛筆、一塊石頭,靈動生花,卵石畫不僅僅展示的是傳統技藝,更是舒老先生游刃于方寸之間的匠心。
圖為團隊成員拜訪卵石畫傳承人舒天佑老師 陶心雨攝
圖為舒天佑老師作品展示 陶心雨攝
指尖落韻,妙“剪”生春。7月15日晚,實踐團成員來到了巢湖市少年宮,拜訪了剪紙非遺傳承人胡順林老師,上了一堂“居巢剪紙”藝術課。在課堂上,胡老師向隊員們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進行現場教學,脫稿隨手剪出一只只蝴蝶。胡老師表示“最開始剪紙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賣錢補貼家用,自己一點一點去摸索,后來發現自己對剪紙這一文化是異常熱愛的,決定拜師學習好好把這一文化學起來,傳下去。”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在胡老師的手中變化出無數世界,以無聲的語言表達著一個又一個故事,讓實踐團成員為之動容。
圖為胡順林老師做剪紙展示 張錦秀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青年夜校學習居巢剪紙 張錦秀攝
千年遺韻,紙上生花。7月16日上午,實踐團成員前往黃麓鎮掇英軒,拜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紙箋加工技藝的傳承人劉靖老師。紙箋加工技藝是傳統造紙工藝技術的延伸與發展,精美絕倫的各種紙箋,不僅是用于書寫的載體,更是融匯了中國審美和文化意蘊的藝術盛宴,成為伴隨中國人兩千年來情感與文化的獨特表達。在此次拜訪過程中,隊員們感嘆于紙箋的精美和華麗,泥金箋、流沙箋、粉蠟箋等上百種箋紙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掇英軒 張錦秀攝
薪火相傳,“聲聲”不息。“巢湖啊好哎,好呀好風光…”巢湖民歌記錄的是歷史變遷中不變的文化底蘊和巢湖人民對家園的無限熱愛,是久唱不衰的國家級非遺文化。7月16日下午,實踐團成員來到巢湖市西河街社區,跟隨李家蓮、雷玉軍、蔣四林三位老師學習巢湖民歌。活動中,李家蓮老師和雷玉軍老師結合他們的親身經歷,講述了一段段關于巢湖民歌的動人故事,鼓勵青年大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為巢湖民歌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蔣四林老師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文化洞察力揭開了巢湖民歌背后的文化密碼。活動中,雷玉君老師現場示范,教唱了巢湖民歌經典曲目《巢湖好》,高亢遼闊的旋律唱出了八百里巢湖的鄉情之美以及傳承人們對巢湖民歌的熱愛,讓實踐團成員感受到巢湖民歌非凡的藝術魅力。
圖為團隊成員與巢湖民歌傳承人李家蓮 雷玉君老師合影
圖為團隊成員學習民歌“巢湖好” 張錦秀攝
圖為團隊成員拜訪巢湖名額傳承人蔣四林老師 張錦秀攝
文脈賡續:非遺文化潤童心
7月17日——7月18日,實踐團成員將學習到的非遺文化帶到了銀屏鎮三勝村,開展了非遺文化體驗課堂,帶領小朋友們一起學習剪紙、卵石畫、巢湖民歌,共同開啟了一場非遺文化探索之旅。在此過程中,隊員們為小朋友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示范讓小朋友們對“環巢湖非遺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期間,隊員們還向小朋友們介紹了非遺背后的故事,講述了文化發展的艱辛之路。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樹雕畫宣講 徐婷婷攝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居巢剪紙(刻紙)教學 張錦秀攝
在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下,隊員與孩子們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件件手工藝品的制作。小朋友們的歡笑聲充斥課堂,悠揚的歌聲中滿含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
圖為團隊成員開展造紙術趣味活動 徐婷婷攝
圖為團隊成員教唱“巢湖好” 徐婷婷攝
匠心傳承:星火成炬煥新生
為讓非遺文化“活”起來,在新時代煥發青春,7月19日,實踐團成員來到銀屏鎮中心幼兒園開展非遺主題環創布置。豐富的圖案、明艷的色彩構成了專屬銀屏鎮幼兒園的特色環創,依托“非遺文化”為幼兒打造不一樣的生活學習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隊員們認真布置,將傳統的繪畫融入現代色彩,通過非遺環創特有的表達形式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和文化理解,在孩子們心中播下非遺的種子。
圖為團隊成員準備環創道具 徐婷婷攝
圖為團隊成員做墻繪環創 徐婷婷攝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將看見非遺文化的全新演繹,非遺文化將不再是古老而遙遠的記憶,而是充滿活力與創意的精彩呈現,為幼兒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圖為部分墻繪環創展示 張錦秀攝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環創布置 張錦秀攝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在學習中感受文化魅力,在教學中感嘆非遺風采,在實踐中品味歷史底蘊,賦予了傳統非遺文化新的內涵。通過實踐調研,團隊成員進一步了解了環巢湖非遺文化的發展歷程,共同探討非遺傳承與時代創新的新路徑,讓非遺與青春碰撞,以實際行動展現了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