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萬物皆有時,就本草而言無論是采摘、炮制還是儲存,古老的歌訣里透露著時間賦予本草的千變萬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藥食同源成為了當今時代發展的主題。
《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提到“空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集中體現了“藥食同源”的核心理念。而“不治已病治未病”強調的就是預防的重要。藥食同源是指一些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同時也可以作為食物食用的植物。這種植物既可以用來治療疾病,又可以作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例如常見的山楂,不僅可以制成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蘆,還可以入藥,具有健胃消食、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的功效。桑椹可謂全身是寶 ,桑樹不僅可以用來養蠶,還可以用來做茶;桑皮可以用來做藥,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桑果可以做成桑椹酒,同時黑桑椹還可以入藥等等。在這個地大物博的中國,可以作為藥食同源的還有很多,這正是中醫藥文化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