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地里的春天”社會實踐團與西吉龍頭企業金曜塑業開展技術對接
7月22日,陜西科技大學“沙土地里的春天”社會實踐團來到寧夏金曜塑業有限公司,與企業進行技術交流。
實踐團成員走進企業展館,被西吉悠久的歷史深深吸引,從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到紅色革命的輝煌篇章,再到新時代西吉人民的奮斗歷程,每一處都閃耀著西吉獨有的光芒。這里,不僅是“中國馬鈴薯之鄉”,更是“中國首個文學之鄉”,每一份榮譽都是西吉人民不懈努力的見證。金曜人秉承艱苦奮斗精神,勇擔社會責任,不忘初心,攜手共創產業興旺、鄉村美麗、人民富裕的新寧夏藍圖。
實踐團隊參觀寧夏金曜塑業。“沙土地里的春天”社會實踐團隊成員 李鈺攝
隨后,實踐團成員深入金曜塑業生產車間,親眼見證地膜生產線與廢棄地膜的轉化技術。金曜塑業不僅致力于農用地膜的生產,更積極探索廢棄地膜的回收利用。金曜塑業嚴格按照"誰供膜,誰回收;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投資7600多萬元建設了廢舊地膜回收加工基地,打破了以往殘膜補貼補給加工企業的固有模式,將所有政府補貼都給農戶,帶動當地農戶積極參與"白色污染"防治工作,實現廢舊資源再利用及農戶二次增收的多重效果,為西吉綠色發展貢獻企業力量。
實踐團隊參觀寧夏金曜塑業。“沙土地里的春天”社會實踐團隊成員 楊凡、李鈺攝
最后,實踐團與企業生產經理高總開展了技術交流會。會上,高總對實踐團隊的技術原料提出嚴格要求:顆粒母料需在極端高溫下保持穩定以保證生產安全。同時,為保障生產順暢與產品質量,雙方在地膜吹塑成型時的粘稠度的精準調控上達成共識。關于抗老化性能測試方案的探討尤為詳盡,結合寧夏多變的紫外線環境,模擬當地環境進行測試,才能使地膜耐用性達到最優。
實踐團隊與寧夏金曜塑業進行交流探討。“沙土地里的春天”社會實踐團隊成員 楊凡攝
針對企業顧慮,團隊認識到技術原料適配性、成品耐候性驗證、生產方法差異帶來的挑戰,以及成本與市場接受度的考量。會議強調:未來,雙方需緊密合作,優化配方,精準測試,力求在滿足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提升產品性能與經濟效益;同時,探索降低成本、提升農戶接受度的策略,共同推動可降解地膜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為寧夏農業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實踐團隊與寧夏金曜塑業高層合影。“沙土地里的春天”社會實踐團隊成員 楊凡攝
同時在另一頭,實踐團部分成員走進西吉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踏上了助力鄉村振興的征途。團隊成員化身主播,將鏡頭對準西吉優質農產品,從馬鈴薯制品到亞麻籽油,從冷涼蔬菜到小秋雜糧,每一款產品都講述著西吉的故事,每一句介紹都飽含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觀看人數攀升至1200余人,讓“西吉好東西”的品牌更加響亮,也讓鄉村振興的道路更加寬廣。數字經濟的力量,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
實踐團隊進行直播。“沙土地里的春天”社會實踐團隊成員 李鈺攝
“西吉好東西”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西吉人民辛勤耕耘、產業振興的見證。55個品牌齊亮相,每一款產品背后都承載著西吉的故事與希望。
實踐團隊與寧夏西吉電子商務中心工作人員合影。“沙土地里的春天”社會實踐團隊成員 李鈺攝
隨著夕陽西下,今日的社會實踐之旅悄然接近尾聲,但西吉的故事、西吉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實踐團隊砥礪前行。相信,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只要我們攜手并進,堅持不懈地奮斗,就一定能夠書寫出無愧于時代的幸福之歌。讓我們共同期待,西吉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