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在上世紀后半葉,太行山這艱苦的環境中,涌現了很多像谷文昌同志這樣不懼艱險,一心為民的英雄人物,為深化黨史教育,追求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7月13日,經濟管理學院紅源實踐隊參觀谷文昌生平事跡展館與谷文昌故居,感受谷文昌同志“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的光輝一生。
實踐隊于谷文昌生平事跡展館前合影 張子莫攝
老木門、古院落、三間展室,展室內共設有谷文昌事跡展板100余平方米,珍貴文物、檔案資料40余件。通過視頻圖文、3D模型、虛擬影像、場景還原等多種方式,隊員們穿過歷史長廊,重溫南灣村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充分感受谷文昌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展覽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充滿歲月痕跡的實物,生動再現了谷文昌帶領干部群眾植樹造林、防風固沙、興修水利的感人場景。東山縣為何能夠發展致富,究其緣由便是有谷文昌同志這樣的人物帶領。
講解員為實踐隊員們講解谷文昌精神 元晨晨攝
谷文昌在東山十四載,致力于植樹造林、根治風沙、建水庫、興水利、筑海堤、造鹽田等,徹底改變東山貧窮落后的面貌。“他帶領大家種植20萬株木麻黃,卻因為一場倒春寒,只存活了九棵。但他認為:有九棵,就有九百棵、九千棵、九萬棵,就能綠化全東山......”隊長元晨晨在參觀后感慨隊員們要學習谷文昌同志筑牢群眾基礎,群眾想什么、盼什么,他就帶領群眾干什么的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實踐隊員觀看種樹場景還原 元晨晨攝
實踐隊員認真參觀學習谷文昌精神 元晨晨攝
谷文昌故居簡單而又充滿年代感,仿佛向實踐隊員們述說著谷文昌同志帶領人民群眾埋頭苦干的光輝一生。在故居門前,隊員們采訪了谷文昌故居的守門人,西房屋內床頭上有一張合影,她向隊員們介紹了照片上的人物,作為谷文昌同志的后代,她們一直在傳承著谷文昌同志“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精神。
實踐隊與谷文昌故居守門人合影 張興碩攝
“在谷文昌故居,谷文昌書記的侄女替谷文昌書記守著故鄉的家,僅僅三間矮矮的屋子組成,卻承載了他為民請命的一生。”在晚上的研討學習中,隊員李祥婷分享白天實踐學習的感悟。指導教師吳逸舟、辛福康總結指出,作為石大學子,要以“四有書記”谷文昌同志為榜樣,堅持不懈,不畏艱難,不懼困苦,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同時,要認識到宣傳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宣傳手段,讓更多的人了解以谷文昌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感人事跡及所體現的紅色精神。最后,隊員們就之后的參觀、拍攝等進行了討論,為第四站的學習做好充足準備。
實踐隊隊員們在晚上進行研討學習 張興碩攝
時間透過珍貴的歷史資料,將谷文昌同志帶領東山縣人民治理風沙、造福一方的感人事跡帶到了實踐隊隊員們面前,也讓實踐隊隊員們體會到了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激勵著實踐隊隊員們以實際行動傳承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谷文昌精神。
實踐隊隊員合影 張子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