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實踐舞臺。為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和新時代使命與擔當,在共青團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校團委的倡導下,2024年7月初,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商學院“三宮”生花隊前往石家莊市藁城區,對藁城宮燈、宮酒、宮面進行了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深入挖掘藁城“三宮”文化的獨特魅力,探索其與現代產業的融合現狀。通過本次實踐活動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助推“三宮”文化與各產業的相互融合,進而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助力藁城“三宮”實現產業振興塑形,文化振興塑魂的鄉村振興愿景。
“三宮”生花團隊合影留念(張一諾 攝)
一、探尋“宮城印巷”,助力“三宮”發展
“三宮”生花隊通過參觀走訪宮里街和周邊地區、向民眾發放調查問卷、采訪商家等形式,深入調研了藁城的“三宮”文化。不僅了解了“三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價值,還敏銳地洞察到其在保護與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如公眾保護意識不足、開發規劃缺乏系統性等。調研結果有利于團隊進一步探索“三宮”文化與各產業的融合之路,為藁城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團隊成員與宮里街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張坤 攝)

團隊成員向宮里街商戶發放調查問卷(張坤 攝)
二、“龍宮”“青竹”相輝映,宮面味美滿四放
藁城宮面作為“三宮”文化瑰寶,承載深厚文化底蘊,其獨特制作技藝獲評非遺。為更好的探尋宮面的文化價值和經濟效益,“三宮”生花隊于7月初走訪了藁城宮面文化園和宮面廠,了解了傳統宮面的制作工藝及宮面的特色。
藁城宮面在面對現代化生產的挑戰時,未失其傳統魅力。宮面廠巧妙地將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生產設備相結合,既提升了生產效率,又確保了產品的純正風味與卓越品質。宮面的成功轉型,不僅為非遺傳承提供了寶貴經驗,更展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美好前景,為藁城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助力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融合。
員工們進行“上桿”的制作圖(張坤 攝)

對非遺傳承人進行采訪(張坤 攝)
“三宮”生花實踐隊員合影留念(張坤 攝)
三、淬藁城宮燈星火,鑄文化產業新風
藁城宮燈始于東漢、盛于隋唐,因進貢宮廷故名“宮燈”。7月初“三宮”生花隊分別到藁城宮燈博物館、中國宮燈第一村-屯頭村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宮燈文化和發展現狀。
通過參觀了藁城宮燈博物館和屯頭村,了解了宮燈的歷史與制作工藝。團隊成員不僅見證了宮燈從傳統手工制作到現代科技融合的演變,還親身體驗了宮燈制作流程,感受匠心獨運。通過采訪河北省二級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紙雕宮燈創始人史有全先生,了解宮燈產業的輝煌成就與現存挑戰。此外,本次調研發展屯頭村有90%以上的村民從事宮燈制作,并且屯頭村的宮燈產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為藁城經濟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藁城宮燈作為地方特色,對傳承非遺、推動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意義重大。團隊借助校園平臺擴大文化影響力,讓藁城宮燈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新生,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采訪史有全先生(張坤 攝)

白會長帶領團隊成員參觀博物館(張坤 攝)

博物館內木雕宮燈(張坤 攝)

宮燈制作過程(張坤 攝)

實踐團隊與白會長合影留念(張坤 攝)
四、書廉州宮酒飄香,醉旅程酒水美名
“三宮”生花隊于7月初參觀了藁城“廉州宮酒”,深入了解其千年歷史與精湛工藝。在博物館,成員們學習了宮酒制作全過程,體驗酒香文化。展銷廳內,鎮廠之寶木酒海展示獨特儲酒方式,成員們品嘗不同年份酒釀,感受酒香差異。調研發現,宮酒銷售增長,電商模式助力海外拓展,但供不應求成挑戰。此次調研不僅讓成員們領略了宮酒文化的魅力,更激發了他們為藁城經濟與文化傳承貢獻力量的決心。在書酒飄香的旅途中,團隊成員接力前行,助力宮酒文化傳承創新。
展銷廳感受酒釀濃香(張坤 攝)

團隊成員與負責人合照(張坤 攝)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通過對藁城宮燈、宮酒、宮面的調研,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商學院“三宮”生花隊的隊員們收獲頗豐。一方面深刻領略到“三宮”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深刻認識到了“三宮”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緊密聯系。在未來,河工學子們將繼續前行,利用專業優勢和自身所學,助力“三宮”文化及延伸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藁城區域經濟的發展,實現產業振興塑形,文化振興塑魂,努力為文化繁榮與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不負時代、不負使命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