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縣蔡店村因明代成化二年(1446年)鎮京總兵蔡云山曾在此地開設一爿糧店而得名。該地有著優良的歷史底蘊和傳統風俗,進入新時代該村在法治建設上也有一定發展,群眾對于進一步法治建設深化改革有著迫切需求。
我隊在到達蔡店村支部委員會時,蔡店村支部委員武老代和村民委員會張虎敏兩位領導對大學生下鄉普法的活動舉以重大支持,為我隊開展普法活動的前置準備提供了支持。武委員指出,大學生下鄉很好,那就要給它辦得更好,讓村民受益,讓法治深入人心。在委員們的鼓勵下,我隊成員懷以誠切的熱情進入村中開展調研。
本次調研活動為我隊制定精準的普法策略提供依據,推進評估當地鄉縣普法工作的成效,為改進和完善后續的普法工作提供參考。同時我們發現了法律普及的盲區和誤區,揭示了在一些法律領域在民眾中認知度較低,以便我隊及時調整普法重點,加強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和解釋。
在走訪群眾間,我們發現蔡店村整體群眾防范意識較高,法律意識較強。對于自身利益受損的方面,會積極采取法律手段去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但對于相應的法律途徑、維權受損后對于自身利益的保護以及對舉報人的人身安全的維護、對于維權失敗后對于二次維權的方式方法以及在訴訟時效保護期內進行維權等方面的具體法律知識有著相對欠缺。針對村民的具體問題,我們將在后續工作中采取法律電影的集體觀看以及法律上門、模擬法庭等方式開展法律宣傳工作。正如伯爾曼所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
調研過程中,我們與蔡店村汝陽農商銀行成功聯合開展了反詐騙宣傳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線上,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廣泛發布各類反詐騙知識和案例,提醒群眾警惕新型詐騙手段。線下,在銀行網點、社區中心等地設立宣傳點,由我隊成員面對村民們詳細講解常見的詐騙類型,如網絡貸款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等,并發放精心制作的反詐騙宣傳資料。活動有效地增強了村民們的反詐意識和識別能力,進一步筑牢了防范詐騙的堅固防線,為構建安全、穩定的鄉村金融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
實地考察
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每一位村民的參與和支持。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研,深入了解大家對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普法活動的需求和期望,促進公眾參與法治建設,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工作,為蔡店村營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環境,增強法治建設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推動法治社會的全面發展。在了解鄉村各階層的法律需求和態度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促進鄉里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風尚,加快法治鄉村的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