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大連理工大學與其生源基地中學的溝通交流平臺,提高大學知名度,幫助母校學子解決擇校與學習中的困難。2024年寒假,大連理工大學組織10余名優秀學子回到高中母校——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開展“奮斗傳承”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主題宣講、經驗交流、拜訪恩師等形式的活動交流項目,介紹大連理工大學的辦學實力、校園文化、招生政策等情況,分享在大學的學習生活、成長感悟與高考經驗,進一步展現大連理工大學優秀學子風采,宣傳大連理工大學優秀元素,提高學校的社會美譽度。
時間來到2024年2月2日早九點,實踐團的同學們在隊長周曉敏的帶領下回到母校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開展線下宣講活動。本次宣講的兩位主要宣講人為佟巖與吳爭同學。具體講解了大連市自然人文環境以及飲食居住特色,大連理工大學校內賽事活動,學校師資力量、近年學校的相關學生政策及招生政策改動情況,為不了解我校的學生家長們展示大工風采,為大家想要更深入了解報考我校提供了便捷渠道。兩位同學還根據自身經驗為學弟學妹就大工部分主流專業及相關就業方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便于學弟學妹更全面的了解大工的專業領域強度更精準的定位自己有優勢有興趣且未來有發展的專業,提早進行更為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個人未來發展提供信息支撐。宣講會結束后團隊成員還為有志于報考大工的學生分發了招生信息資料以及由學姐學長親筆寫下高考祝福的明信片。
宣講 1吳爭同學上臺宣講
宣講 2佟巖同學上臺宣講
周曉敏隊長在活動后表示:“這次宣傳,我們大膽的邁出了自己的步伐,積極和學校老師同學進行溝通,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我們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參加這次活動,我們更加堅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正是因為我們在宣傳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才能夠克服種種意外因素圓滿地完成此次招生宣傳活動。”
宣講結束后還有不少學弟學妹慕名而來咨詢招生政策情況,提出現階段對于學習方面擇校方面自己的困惑,團隊成員熱情的為大家一一解答疑問,并添加聯系方式鼓勵學弟學妹們不斷交流溝通,以更好地心態,帶著更明確的目標沖向高考的戰場。在交流過程中王玉學姐表示:“時間匆匆過,一晃又寒招。‘二中人從來不是孤軍奮戰’這句話是埋藏在一代又一代二中人心底的‘暗號’,也是一代又一代二中人接續發揚奮斗精神的內驅動力源。走過高三的艱難險阻,懂得身心俱處于高壓之下的疲憊,深諳對未來的迷茫與無措,看著新一屆高三的學弟學妹們,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為夢想而不斷跌跌撞撞卻不舍奮斗的自己。備考、大學、專業、志愿填報是學弟學妹們最關心的四大問題,我們把從學長學姐們身上學來的經驗和自己對于高考以及大學的見解傳遞給學弟學妹們,排解著學弟學妹們心中的困惑,鞏固著我們與母校之間的羈絆,傳承著二中人共有的文化基因。母校行實踐辦的既好又精而專,跨越疫情,形式出新,一直不曾斷的不僅僅寒招,更是溫暖踏實二中人的二中魂。”雯婷學姐也說這樣的線下活動讓她深刻地感受到學弟學妹對大學強烈的探索欲望。為學弟學妹們解答他們五花八門的問題,不僅僅是官方形式上的分數、政策問題,更多的是同為學生對生活質量、學習方式的交流。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她也仿佛看到了半年前的自己,既懷著對未知的渴望,又帶著隱隱的迷茫和不安。能為他們盡可能多的解答困惑,消除焦慮情緒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很榮幸能夠將這半年來我鮮活的感受講述給他們以供參考。
交流 1與學弟學妹交流答疑
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是能帶來進步,帶來精神上的滿足的,潤華學姐在宣講過后對本次活動有感而發:“沒有人永遠18歲,但永遠有人18歲。回到親愛的母校,我再次看到年輕的臉龐。他們有的形色匆匆不在我的面前停留,有的眼神充滿好奇,羞澀地出聲提問和我了解大工的情況,有的好像疲憊而失落,令我不禁想起當年背負學業壓力的自己。交流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學弟,和他交談時,他的眼睛充滿了雀躍的光亮,他肯定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等待著實現。我記得他害羞的笑臉,還有他頻頻回頭道謝的動作,這些都令我心中倍感溫暖。雖然嗓子因為長時間的交談有些沙啞疲憊,身體也站得酸痛,但是與母校和同學朋友的重聚,與學弟學妹的交心,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合影 1團隊成員與招生辦毛范海老師合影留念
線下宣傳結束后為了能將這個活動延續下去,能夠長期幫助求學路上的學弟學妹,跟蹤大家的學習狀態,為大家困頓時提供一個交流休息充電的平臺,我們還將進行過咨詢的同學拉進共同組建的咨詢群內,為大家提供實時答疑服務。
團隊成員也由衷地希望更多的二中學子能夠獲得理想的高考成績來到大連理工大學大家一同學習一同進步!
合影 2團隊成員在呼市二中校門口奮斗石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