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沂蒙革命老區(qū)的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近年來聚焦“老有所養(yǎng)、老有善養(yǎng)”,不斷健全養(yǎng)老助老服務體系。自2021年起,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建設覆蓋全縣村、社區(qū)的幸福食堂,通過政府出一點、村集體出一點、愛心捐助籌一點、子女交一點,讓留守老人在家門口享受暖胃又暖心的養(yǎng)老服務。

圖為實踐隊員參與分發(fā)水果活動。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程思遠 供圖
五蓮縣高澤鎮(zhèn)范疃村愛心食堂于2021年建立,是一個完全由個人發(fā)心的為75歲以上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弱勢老年群體專設的免費愛心午餐食堂。由范疃村支部、日照與愛同行志愿者協(xié)會以及社會愛心人士共同出資,為三十余位老人提供一頓熱乎乎的午餐,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還會提供送餐上門服務。此外,食堂定期會舉行敬老公益活動,為老人提供理發(fā)、物資捐贈、敬老節(jié)目展演等活動,真正實現(xiàn)“老有所養(yǎng)、老有善養(yǎng)”。
為深入了解五蓮縣高澤鎮(zhèn)范疃村愛心食堂的發(fā)展現(xiàn)狀,曲阜師范大學“愛在社區(qū),篤行遠航”實踐隊于1月14日前往位于五蓮縣高澤鎮(zhèn)范疃村愛心食堂進行問卷調查和走訪。

圖為實踐隊員參與包包子活動。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程思遠 供圖
實踐活動的第一步,是為老人準備午飯,包括食材準備、飯菜烹飪、營養(yǎng)品分發(fā)、送餐服務、信息反饋收集等過程。根據老人的口味和營養(yǎng)需求,挑選新鮮白菜、豬肉、豆腐、大蔥等食材。確保食材的質量和衛(wèi)生,為老人們準備營養(yǎng)均衡、美味可口的飯菜。
在烹飪制作過程中,隊員們帶好口罩和手套,為老人主準備白菜豆腐和豬肉白菜兩種餡料,為老人包包子,制作涼菜。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隊員們將做好的飯菜送到老人的住所,與他們進行親切的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健康狀況,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在午飯結束后,收集老人們對飯菜的反饋意見,了解他們對飯菜的口味、質量等方面的評價和建議,以便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質量。
實踐隊在與老人交流過程中,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身體狀況,平時在食堂吃的什么,村子近幾年有什么變化,在養(yǎng)老服務上有什么新發(fā)展。到老人家中與老人交流,了解政府對高齡老人的養(yǎng)老服務情況,食堂對他們的針對服務。
愛心食堂發(fā)起人之一劉峰女士表示:“食堂每天提供一頓午飯,基本標準是兩菜一湯一主食,標準10元左右,由范疃村自行運營,村委會、公益協(xié)會、社會愛心人士出資維持運營。場地由村委會安排。食堂位于范疃村老年中心,有廚房,餐廳,儲物室,清洗室組成,每天固定三十位老人食堂用餐,三位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由食堂送飯上門。食堂運營中的最大困難是資金不足,政府補貼少,主要靠社會捐贈和村委會募捐。

圖為實踐隊員與老人交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程思遠 供圖
“愛心食堂”開辦以來,村“兩委”干部、村民積極支持捐款,捐面、米、油、菜等物品,社會一些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紛紛獻愛心、伸援手捐款捐物。
“愛心社”負責人介紹:“今年,愛心食堂將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以實際行動重視老年群體、關愛孤殘獨居老齡化群體,傳承弘揚中華孝善美德,引領愛老助老、文明敬老的社會風尚。”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愛心食堂工作人員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程思遠 供圖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隊員們培養(yǎng)了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養(yǎng)。通過參與敬老愛老公益活動,大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從而學會尊重和關愛老人,培養(yǎng)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養(yǎng),促進大學生與社會的接觸和交流。引導學生走進鄉(xiāng)村、社區(qū)、福利機構等地,體悟新時代基層養(yǎng)老服務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在公益服務中樹立志愿服務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同時,“愛心社”在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與不足,例如資金問題與健康問題等。如何解決問題與進步也是團隊進一步的奮斗目標,更是團隊實踐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