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為增進實踐團成員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加強實踐團成員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切實認同感,重慶大學“藝”見“李”鄉實踐團開展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的走訪調研,認真傾聽,切實體會,傳承非遺文化,賡續藝術血脈。

重慶大學“藝”見“李”鄉實踐團隊由重慶大學文化藝術中心組織成立,團隊成員均為文化藝術中心干部或干事,來自能動、集電、視覺、經濟學、新聞、環化健康等不同專業,各有所長,優勢互補。團隊分工明確,規劃清晰,善于合作,文藝能力較為突出。在“三下鄉”社會實踐中,有效發揮個人所長,推進文化傳播!
實踐團成員于上午九點前往江津區李市鎮文化服務中心開始走訪調研。本次走訪調研由實踐團成員對周德芳老師的采訪展開。據悉,周德芳老師是李市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非遺傳承基地——李市小學開設山歌課程,將李市山歌融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以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在對周老師的訪談過程中,實踐團成員進一步了解了李市山歌與旱龍舟密不可分的關系。談起山歌,周老師難掩喜愛之色。在教導實踐團成員演唱李市山歌時,周老師歌聲穿透力極強,余音繞梁,讓人沉醉于最質樸本真的李市山歌中。

隨后,實踐團成員與周德芳老師和民間藝術家屈挺老師前往李市鎮的小溪邊,尋找適宜演唱的地方,為實踐團成員提供李市山歌的視頻素材。在溪邊合唱之時,兩位老師歌聲相得益彰,讓本具特色的李市山歌更有一番獨特誘人的魅力。

重慶大學“藝”見“李”鄉實踐團隊對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進行走訪調研,了解了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為后續提出相關發展宣傳策略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也讓實踐團成員的非遺傳承認同感空前高漲,貫徹落實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思想理念。期望實踐團后續的宣傳能夠更好促進當地文化藝術傳播與推廣,推動構建和諧美麗鄉村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