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院學子游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
南水北調千秋業,依法保障萬代興。為了探尋南水北調的宏偉起源,追隨前輩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江之韻團隊在2023年6月24日前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進行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乘風破浪調水水通南北,風雨同舟鑄渠渠連民心。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的戰略性工程,工程方案構想最早由國家主席毛澤東于1952年提出。整個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涉及人口4.38億,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中線工程起點位于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受水區域有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
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是全國唯一的園區實景型調水文化與移民展示紀念園,自2021年10月開園至今,已累計接待游客逾20萬人次。
隨著團隊步入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鐫刻著漢水丹心的牌坊,而漢水丹心之名由來已久,其本是一首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主題的原創民族歌謠,該作品從藝術視角展現了移民搬遷、生態環保等故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的歷史初心。牌坊之下是刻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經過的主要省份的流水臺階。在牌坊其后的是移民紀念廣場,這里佇立著因移民工作而犧牲的移民干部。陳平成、馬里學、程時華、譚波、劉小平、劉峙清,共和國將永遠記住他們為實現“平安搬遷,和諧搬遷,有序搬遷”的宏偉目標而做出的偉大貢獻。
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表示,通過參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他們對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規模和技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意識到水資源的寶貴。他們表示將繼續努力學習,為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泗縣三下鄉新聞稿
- 2023年8月25日,安徽農業大學“金麥兜”實踐團隊在呂釗彥老師和樊永惠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泗縣展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針對當地
- 09-08 關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