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作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習總書記強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2023年7月16日上午,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調研團成員,走進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王莽街道清水頭村,深入了解“一村一品”助力清水頭村“千畝荷塘”、農家樂、民宿等農旅產業發展現狀。
為更好地了解清水頭村““千畝荷塘”發展現狀,調研團成員首先來到了王莽街道清水頭村黨群服務中心,與黨支部委員徐養群展開對話。徐養群委員向調研團介紹了土門峪村的基本情況、“千畝荷塘”的發展契機、取得成果和未來規劃。在和徐養群委員的交流中,調研團成員了解到了在鄉村振興“一村一品”政策下““千畝荷塘”等農旅產業為清水頭村及全體村民帶來的可喜成果和巨大收獲,認識到了“一村一品”賦能農旅產業,農旅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落實的可行性與成功經驗。
徐養群委員提到,清水頭村位于西安市長安區東南部,秦嶺山腳,地理位置優越,擁有豐富的耕地資源和山林資源,即使自然資源豐富,解決清水頭村村民的經濟狀況仍舊是當地村委會的一大難題,村中絕大多數勞動力是“跑南山”(從事苦力搬運工作)的,難以從事種植業。又因地里石頭多,產量低,糊口都很困難。近年來,清水頭村村民利用河灘與丘陵山地特點,發展果園經濟,同時利用淺灘、泥灘,精細種植水稻,但由于沒有規范的種植流程,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制約了農業產業的發展,因此,清水頭村村委會以長安區建設國家標準化示范園為契機,邀請專家根據地域環境特點、生產技術標準等各方面標準化要求,制定了《鮮桃生產標準化實施辦法》,同時逐步引進20多個品種,填補全市的鮮桃生產空缺。在發展鮮桃產業的同時,清水頭人發展其特色無公害清水蓮菜,利用獨特的出山清水進行蓮菜種植。目前已建立了340畝的優質蓮藕種植示范基地,使村人均增收1000元,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亮點。
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清水頭村村委會引導農業向組織化、市場化轉變,先是建立特有品牌,申請商標,逐步培育了“王莽鮮桃、清水蓮藕、亞特獼猴桃、桂花球大米”四大支柱產業,又吸引人才,學習科學技術,實現早中晚三季均有鮮桃產出由利用數字化經濟,通過線上線下、節慶推介宣傳等方式拓寬水果銷售渠道。
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清水頭村結合種植蓮藕的傳統,把握農業+旅游的鄉村振興熱門發展思路,充分利用當地農業景觀,改造基礎設施,積極爭取項目扶持資金,對全村農家樂進行統一提標改造,充分發揮“千畝荷塘”的旅游價值,舉辦“賞荷節”等特色節慶,為全體村民脫貧致富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清水頭村把握時機,積極為鄉村振興發展貢獻力量智慧,因地制宜創造性創立“千畝荷塘”,發展特色村落、形成特色產業集聚效應,在解決就業、富裕人民、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等問題上做出了巨大貢獻,成功實現文旅產業扶貧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