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社會實踐中,為深入了解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科技結合的情況,“數”承古韻實踐團以“古韻煥新,華彩傳承——探尋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為主題,于6月30日前往日照市博物館進行實地調查,發現現代數字博物館的影響力在逐漸提高,人們也更有興趣去博物館參觀,數字藏品和國潮對現代人們也更有吸引力。在數字化之前,博物館大多以陳列展品、藏品實物或復制品為主要的信息傳遞手段,展品的展示受到時間、空間、地理位置的限制。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博物館的傳統展陳模式已經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因而博物館更需要利用虛擬網絡技術,打破實體博物館的局限性。博物館國潮文創與數藏的結合無疑是開創了一個轉型升級的新思路。數字藏品作為新時代適應數字化進程的一項成果,記載著文化背后的經典故事。
4.1.1堅持立法,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
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
4.1.2加強司法,讓傳統文化得到法律保護
推動法治文化數字化是順應信息時代發展要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總體目標是建設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適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適應的,以數字形式呈現的、具有數字場景體驗的法治文化。數字賦能法治文化建設,外在形式是數字化,內在支撐是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把法治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追求通過數字化形式呈現給人民群眾,讓人們浸潤在大眾化的數字應用場景中理解法治、體悟法治,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人民性和優越性,牢固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增強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信仰、信念和自信。
4.1.3嚴格執法,保障法律實施
在現實社會與網絡社區并存的時代,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每個網民都是現實社會的人,要增強全民網絡法治意識,依法凈化網絡環境,打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社區。在數據采集加工、交易分發、傳輸存儲及數據治理等環節,要自覺踐行法治精神,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數字標準,使法治成為覆蓋現實社會與網絡社區的文化基因,讓尊法守法成為人民群眾的慣常行動,實現數字賦能法治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