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通過全面接入跨場景、跨時間、跨區域的數字化觸點,讓傳統文化因技術加持,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弘揚。”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殷秩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近年來社會各界的諸多探索中,將節日文化進行數字化、互動化、現代化的創新傳承,是一個已經經過驗證的可靠方向。非遺傳承既需要保護傳統技藝,更需要不斷拓寬傳播渠道,數字經濟為此提供了新機遇。為更好地推動數字技術助力傳統文化振興,了解數字技術與傳統文化關系。2023年6月30日,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數”承古韻實踐團以“古韻煥新,華彩傳承”——探尋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為主題前往博物館等地實踐。
4.2.1博物館提高對于數字文化的重視程度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進步,各行各業都在向著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的傳播者、見證者,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影響下,也不斷探索開展符合自身發展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在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結合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對博物館的資源進行開發和再建設,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博物館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人工智能、云計算和5G通信技術的興起,給博物館的知識生產和文化傳播的升級與變革提供了無限可能,也給博物館社會價值的提升與社會影響力的拓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博物館應該在特色和優勢上做文章,要努力使科技以更加合適的方式,既要突出個性和技術應用的針對性、適用性,又要以人為本,滿足觀眾的需求。博物館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符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有助于創新博物館宣傳方式,促進博物館文物管理和展示方式創新,促進博物館與公眾的信息共享與交流。
4.2.2利用科學技術表現文化,吸引游客
符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公眾獲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樣化、便捷化,公眾對文化的標準與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博物館作為公共社會教育場所,如果只是沿用傳統的宣傳方式,很容易被新時代淘汰。因此,博物館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經之路。
創新博物館的宣傳方式。網絡技術已經融入公眾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新時代的宣傳方式應結合網絡技術進行創新,方便公眾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信息。開展博物館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不僅可以滿足公眾對博物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可以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是博物館搭乘網絡快車進行宣傳的手段,也是更好融入公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促進博物館與公眾信息共享與交流。博物館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推動了博物館與公眾的信息共享與交流,讓博物館可以隨時隨地為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信息服務,隨時隨地與用戶展開互動。通過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可以更好地提供預約參觀、文物觀賞、觀看展覽、聆聽講座等文化服務,加強了博物館與公眾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
4.2.3增加文化的表現形式,實現創造性轉化
發展博物館文創是推動文物“活”起來、為文化創意產業良性發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好抓手。隨著各地和業內的重視與大力推動,一系列富有文化內涵、創意凸顯、備受市場青睞的博物館文創“好物”涌現,博物館文創產品正呈現出多樣化、數字化、時尚化趨勢。促進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發展,需要轉變觀念,提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體驗性、科技性、共享性、創新性、融合性。
順應新文化消費趨勢,增強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體驗性。充分利用傳統技法和現代科技,增強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科技性。要挖掘博物館文物背后的技術工藝,讓傳統工藝與現代流行時尚結合。對經典藏品資源及其研究成果資源,在博物館內成立專門部門負責博物館藏品的價值挖掘、創意設計、授權生產、營銷推廣等工作,推進博物館文創產業更加專業化、系統化。結合現代工藝和現代審美,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在設計創作中融合轉化,深入研究文物的造型、紋飾、材質、工藝、功能以及文化內涵、背景故事等,提煉文化精髓,進行準確解讀和詮釋,使文化與產品更加有機地融合,研發出特色鮮明,兼具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與情感互動價值的文創產品。以科技為后盾,為文創產品的藝術呈現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不斷吸納新技術、新材料,保證創意的完美表達,提升產品的品質,降低成本和資源消耗。尤其是結合現代聲光電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博物館文創產品賦予科技含量和文化價值。
著力培養博物館文創人才,激發博物館文創的創新動力之源。著力打造一支復合型專業人才隊伍,充分認識文創產品設計在博物館中的地位作用,更新觀念、理順體制,重視引進專家資源,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策劃開發團隊,引進熟悉市場營銷的商業經營人才,積極為人才創設平臺、激發動力,打造懂文物、會設計、熟市場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隊伍;建立博物館文創人才的交流合作機制,促進自我開發與合作開發的優勢互補,鼓勵博物館研究人員積極向文創產品設計拓展,促進文物研究團隊、產品設計團隊和市場營銷團隊相互滲透、融合提升。
培育新型博物館文創產業鏈,增強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產業融合性。第一,注重整合資源,加強文創產品開發與旅游、影視等行業的交流協作,建立研發、推廣和營銷聯合體,整合跨界同質資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積極推動博物館文創與相關行業融合發展,最終形成品種齊全、種類多樣、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富有競爭力的產品體系。第二,打通產業間聯系,形成典型文化符號。積極整合博物館館藏資源,在文創產品中加大創意含量,構建獨特文創品牌。針對消費者不同的價值需求和喜好,形成具有收藏觀賞性、生活實用性、旅游紀念性、娛樂教育性的不同品類,使文博創意行業與設計服務制造業、出版發行、演藝娛樂、旅游等相關產業跨界融合。第三,促進博物館文創成果轉化利用,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生產、交易和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