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醫學院“醫心”志愿服務隊蚌埠小分隊開展圍繞節糧主題的紅色教育志愿活動
為認真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少先隊員榮譽感,2023年6月25日,皖南醫學院“醫心”志愿服務隊蚌埠小分隊前往淮上實驗小學開展圍繞節糧主題的紅色教育志愿活動,為少先隊員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紅領巾小調查
實踐團隊圍繞“黨領導下的中國糧食發展歷程”的主題,選取了部分少先隊員進行調研,精心設計了調查問卷并在班級內發放,在收到少先隊員們熱情的反饋后,實踐團隊了解到大部分少先隊員是基本無浪費食物情況,節約糧食意識良好,并對我國糧食發展歷程和現有助糧科技基本了解。但仍有部分同學節約意識薄弱,對紅色文化了解不深。實踐團隊針對已有問題開設了一堂紅色教育課。

圖為志愿者在分發節糧問卷(高冉 攝)
紅領巾小課堂
在調查結束后,實踐團隊對少先隊員進行課堂教育。首先是PPT展示教學,宣講員站上教室講臺,通過節儉小故事、黨領導下的糧食改革發展歷程以及當今社會浪費糧食的現狀三個方面層層遞進、繪聲繪色地向小朋友們滲透節約糧食的重要性,不僅分享了毛主席和袁隆平爺爺勤儉一生的偉大故事,也介紹了中國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如今的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孩子們認真研讀PPT內容,聽得津津有味。講解時,實踐隊員還帶領少先隊員進行有獎問答等小游戲,以加深課堂印象,引導少先隊員自覺傳承勤儉節約的紅色基因。

圖為志愿者進行節糧課堂教育 (高冉 攝)

圖為志愿者帶領少先隊員進行節糧小游戲(陳文慧 攝)
紅領巾小倡議
在當今生活日漸富足的社會環境下,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紅色文化的重要部分,亟待國家新生代薪火相傳,將勤儉節約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實踐團隊帶領少先隊員進行節糧倡議,寫下節糧標語,并積極參與節糧宣傳視頻拍攝,引導少先隊員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成和繼承勤儉節約的好思想、好品德。

圖為志愿者帶領少先隊員朗讀關于勤儉的材料(陳文慧 攝)

圖為少先隊員手寫節糧標語(高冉 攝)
紅領巾小實踐
為鞏固少先隊員的學習成果,將勤儉節約落實在生活的日常點滴中,實踐團隊帶領少先隊員們一起吃午飯,督促少先隊員“光盤行動”。在實踐團隊的督促下,每位少先隊員都能做到不浪費糧食,團隊的課堂教育有著明顯的成效,實踐團隊成員也收獲滿滿。

圖為志愿者帶領少先隊員進行光盤行動(高冉 攝)
本次實踐活動聚焦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將紅色基因同生活中的日常點滴結合,對傳承紅色基因具有重大意義。實踐團隊成員也從中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大家紛紛表示應繼承傳承紅色精神的優秀思想精髓,堅決反對大肆揮霍、鋪張浪費的行為,做好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用實際行動將紅色精神傳播給更多的人。

圖為志愿者合照(王雨桐 攝)
作者:王雨桐 學校:皖南醫學院
- 科技賦能文化,傳統再現新輝
-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對傳統文化承載方式、傳播
- 08-26 關注:0
- 古代文化現代化 傳統文化數字化
-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發展
- 08-26 關注:0
- 承數字之體,促文化賦能
- 在本次社會實踐中,為深入了解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科技結合的情況,“數”承古韻實踐團以“古韻煥新,華彩傳承——探尋數字賦能傳統文化
- 08-26 關注:0
- 運用數字技術,活化傳統文化
- 在近年來社會各界的諸多探索中,將節日文化進行數字化、互動化、現代化的創新傳承,是一個已經經過驗證的可靠方向。非遺傳承既需要保
- 08-26 關注:0
- “螢火之行”社會實踐團助力鄉村振興
-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螢火之行”社會實踐團在山東省臨沂市野店鎮煙莊村開始了為期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以助力鄉村振興
- 08-25 關注:4